前一段時間,因江蘇省丹陽市瓜農的西瓜發生大面積炸裂而引發的膨大劑到底該不該用的問題,搞得網上是熱火朝天的,以下就從西瓜炸裂,來談談作物生長得用膨大劑的原由。
膨大劑是植物生長調節劑
膨大劑的有效成分是氯吡苯脲,20世紀80年代由日本首先開發,后引入中國,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山東農業大學教授介紹說:“膨大劑是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一種,其有效成分氯吡苯脲是人工合成的,具有很強的細胞分裂素活性,可以促進細胞分裂,增加細胞數量,因而可以促進坐果和促進果實增大。由于果實的大小取決于細胞的數量和細胞的體積,在幼果期等果實細胞數量增加的時候,使用膨大劑可以使果實增大。膨大劑不光用在西瓜上,在獼猴桃、葡萄等水果上都有應用!
實際上,植物自身可以在體內合成各種植物激素,這些激素可起到調節控制植物生長發育的作用。具體而言,植物激素可影響植物的細胞分裂、分化,植物發芽、生根、開花、結果、脫落等。而植物生長調節劑正是模仿植物激素人工合成的。
“生長素、赤霉素、細胞分裂素、乙烯、脫落酸,這是比較經典的五大類植物激素,近新發現植物激素如油菜素內酯、茉莉酸、水楊酸、多胺和獨角金內酯等被稱為‘非經典’的植物激素。”華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陽成偉教授說,“而植物生長調節劑是指人工合成的,低濃度即可影響植物內源激素合成、運輸、代謝及作用,調節植物生長發育的物質。”
專家建議:用還是要用,但不主張隨意使用
“膨大劑在早期細胞分裂期適量用一點沒有問題,”楊洪強說,但“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有可能帶入有害雜質或可能存在某些未知的效用,可能有一定的風險!
陽成偉則認為,總體而言,以植物生產調節劑為核心的化學控制技術對提高作物的生產力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但也不排除使用不當或個別植物生產調節劑本身對作物生產的負作用。
據專家透露,從植物里提取天然的植物激素成本相對高一些,而化學合成植物生產調節劑的成本則相對低一些。目前,化學合成的植物生產調節劑正是由于其較低的生產成本而得到了商家的青睞,并被廣泛使用。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為了讓廣大農藥肥料行業用戶能夠更好的學習、交流、研討、創新和發展,火爆農化招商網創建了一系列QQ交流群,希望廣大用戶誠信合作,財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