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產有規律,科學施肥能促進玉米的豐收,今天中國農化招商網的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玉米高產的施肥規律。
玉米高產有規律
玉米的生長過程中,由于自身量變和質變的結果及環境變化的影響,不論外部形態特征還是內部生理特性,均發生不同的階段性變化,這些階段性變化稱為生育時期。例如:苗期、穗期、花粒期;細分為出苗期、三葉期、拔節期、小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等。在決定畝穗數的苗期階段,是長根、增葉、莖節分化時期,應做好滅茬、中耕、施肥和治蟲等工作,打好根系生長基礎。而注重營養、生殖生長,長葉、拔節、雄穗和雌穗分化的穗期階段,應巧妙利用肥水結合,防治蟲害,促葉、壯稈。在決定穗粒數和千粒重的花粒期,則應供水充足、補追粒肥,保護葉片、提高光合速率,適當晚收以粒重。
在我國玉米作物種植當中,各省市不斷有高產紀錄的出現。我國春玉米的高產新紀錄出現在2013年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奇臺縣,產量達到1511.74公斤/畝;我國夏玉米高產紀錄是由中國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李登海2005年在山東省萊州市創造的,產量水平達到1402.86公斤/畝(1.09畝),去除邊行后折合1289.8公斤/畝;而世界的玉米產量記錄是2013年在美國的1870.6公斤/畝。
通過對玉米高產的關鍵技術研究不難發現,玉米高產有著相似的幾個因素存在:一是高產品種的選擇,種子活力及其整齊度是高產品種的重要屬性,而抗倒、緊湊、耐密品種更容易實現高產;二是合理的增加種植密度,畝穗數、穗粒重和千粒重是玉米產量構成的三個因素,河北省玉米產業體系的專家對河北畝產700公斤以上的高產田的各種數據記錄進行分析,得出結論:高產田種植密度比一般生產田密度高20%-50%,緊湊型玉米品種留苗4500-5000株/畝,緊湊大穗型品種留苗4000-4500株/畝,可根據品種特性酌情增減;三是要提高玉米作物群體的整齊度,即盡可能的出苗時間、植株大小和生長發育整齊一致,播種質量的是提高植株群體整齊度的關鍵;四是提高成熟度、適時晚收,提高粒重和品質,降低含水量。授粉后40天到完熟前,每晚收一天千粒重可增加2克以上,高產田平均每天增收5-10公斤籽粒/畝;五是傳統耕種模式向機械化耕種模式的轉變,機械化種植收割除去節省人力資源外,為關鍵的是精準操控,根據土壤、天氣、作物種類科學收種;六是藥、肥、水的適度使用和配合使用,增加肥水投入是實現高產的重要技術措施。
科學施肥促豐收
在農業種植中,肥料是投入的生產資料。農諺說:“有收無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而用什么肥料、什么時間施肥、用量的多少和如何施用卻是農業研究人員們多年來一直嘗試改進和創新的課題。農民在選擇肥料時可以根據作物類型、土壤特點、施肥習慣、施用時間等幾個因素進行選擇,施用量則要根據小養分率來進行計算,即:作物產量受土壤中相對含量少的養分控制,作物產量的高低則隨小養分補充量的多少而變化,同時,農民可根據多年的種植情況進行總結,來判斷何時施用何種肥料,施肥量應根據生產百公斤籽粒需氮、磷、鉀含量確定,肥力高的土壤,施肥量相對少些,反之肥力差的土壤施肥量相對多些。經研究發現,玉米每生產100公斤籽粒,需氮1.9-2.5公斤,磷0.8-1.2公斤,鉀1.8-2.3公斤,而在整個生長周期中,不同時期的所需養分和數量也并不相同。
施肥方法應注意要施足底肥、用好種肥,掌握追肥的時期和量次。底肥以有機肥和無機肥結合為主,以氮、磷、鉀的單質化肥做底肥時,盡量集中條施或機械播種。施用種肥則應以性化肥為主,但要注意與種子隔離或與土壤混合,預防種子。追肥存在不合理的問題主要表現為追肥時期不適宜,追肥方式不科學,追肥用量不合理。而追肥的效用期在拔節至抽穗前,玉米追肥深度在距植株7-10厘米處有利于玉米根系吸收利用,施肥后應及時覆土或結合鏟趟二遍地覆土,使肥料效率達到。另外要注意的是不要在鹽堿地進行一次性施肥,且每次施肥數量不要過多,沙質土等輕質土壤保肥性差,要少量多次追肥,以防止氮素的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