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場中,肥料產品種類比較多,生產廠家也很多。很多農民朋友在購買時也挑的眼花繚亂,這時,不法分子就趁機以假冒偽劣化肥產品謀取暴利,坑農害農。那對于農民朋友來說,怎樣才能辨別市面上的真假肥料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些辨別真假肥料的小妙招。
購買肥料產品時應注意些什么?
(1)包裝材料:外袋為塑料編織袋,內袋為薄膜袋,也可用二合一復膜袋,碳銨不用復合袋包裝。凡包裝材料不符上述要求都可能是假冒偽劣產品。
(2)包裝袋上的標志:包裝袋上應標明有肥料名稱、養分含量、等級、凈重、執行標準號、生產廠名、廠址、質量合格證,有的還應有肥料登記證、生產許可證號等。如果上述標志沒有或不完整,有可能是假冒偽劣產品。
(3)養分含量:養分含量主要指氮、磷、鉀含量,如果產品中添加中量元素(硫、鈣、鎂、鈉)或微量元素(銅、鋅、鐵、錳、鉬、硼),應分別單獨標明各個中量元素的含量及總含量、各個微量元素的含量及總含量。不能出現氮+磷+鉀+硫+鈣+鎂+鈉+銅+鋅+鐵+錳+鉬+硼≥58%、85%等標法。
(4)產品中添加物:產品中有添加物時必須與原物料混合均勻,不能以小包裝形式放入包裝袋中。
標準肥料外包裝應有哪些標注?
肥料包裝一般由商標、產品名稱、養分含量標識、 執行標準、生產許可證號、產品登記證號、生產廠家、使用方法等組成,有的廠家還加上其他諸如產品效果、產品技術榮譽之類的帶廣告性質的詞匯。
認清包裝騙術,識破假化肥!
騙術一:炒作新概念
包裝中常見的帶誤導性質的詞匯,因為農民更愿意使用新型高科技肥料產品,于是不少廠家利用這種心理炒作概念。除了“引進…國家技術”、“”等廣告語外,在肥料的先進性、肥料的效果方面的誤導成分普遍存在,尤其是新型肥料。如在肥料包裝袋上標明進口納米磁性劑、激活素、光能素等專業名詞,令農民眼花繚亂。還有不法企業兩個年度生產同一個產品,卻不停變換生產廠家名稱和地址,以便躲避消費者質疑,也讓執法部門找不到責任人。認清外包裝標識,認清氮(N)—磷(P2O5)—鉀(K20)各養分含量,購買時你算好,每噸一個養分45元左右,包裝上氮磷鉀以外的中微量元素只做購肥時的對比參考,不必計算。
騙術二:任意夸大產品作用
由于我國在專用肥及功能型肥料方面沒有設立專門的規范制度,一些不法廠家抓住這一漏洞,在包裝袋上面冠以欺騙性名稱,如全元素、多功能、全營養等,一種肥料成了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還有各類專用肥料,實際配方并沒有做過多調整,但在包裝上印有“香蕉專用”“蘋果專用”等字樣,價格卻要翻幾番。
騙術三:刻意夸大總養分含量
(1)一些廠家在復混肥或尿素商品包裝上,將次量元素鈣、鎂、硫或有機質等成分違規加入肥料總養分含量計量中。復混肥料國標早已明確規定,總養分指總N、有效P2O5和K2O三種大量元素含量之和,而有些企業以中、微量元素和有機鉀等成分含量與氮磷鉀三要素合并計算,將產品含量虛假標高。諸如“ 45%NPKCaMgS”或“ N15K15CaMgSBCnZnFeMn15 ”的養分標識。廠家向外宣傳這是“ 3 個 15 ”的肥料,這是典型誤導消費者的行為。這種肥料其實只有30% 的標識養分。
(2)葉面肥料中的誤導成分
a 產品標有生產許可證。葉面肥料目前還沒有建立類似復合肥料所具有的三證制度,該類產品加上生產許可證是“畫蛇添足”。
b “高倍數稀釋”的葉面肥料。噴施時施用濃度太低,如何會有效果。
c 效果描述不切實際:如“葉面肥可代替施肥”等等。
騙術四:打出”權威機構“認證的幌子
一些廠家利用農民相信政府、崇信權威機構的心理,或無中生有偽造權威機構證明,或在權威機構不知情情況下“自我認定”。在一些劣質產品包裝上標注“國家×部推薦產品”“某某質檢所認可產品”等。更有甚者,一些小企業與當地農業部門合作定點生產配方肥,在包裝上不依照要求標識,甚至連成分都不標明,只標注“機構推薦使用”。
騙術五:臆造名稱混淆概念
三元復合肥和二元復合肥在實質上有很大差異,一些廠家卻用二元肥冒充三元肥。如有些二元復混肥在包裝上標明“氮15、磷15、銅鋅鐵錳”等,或“N-PK-Cl15-15-15”,給人三元肥的感覺,還有企業打出磷酸三銨、三銨等產品名稱,其實就是三元復合肥。
騙術六:”洋字碼“忽悠農民
不少農民認為進口肥料質量更好,于是一些廠家就將產品包裝打上“洋名”冒充進口產品。包括:模仿進口化肥商標或取相似名稱;盜用國外生產商名義或標注“進口許可證”等;采用先注冊或虛擬境外空殼公司,然后以空殼公司名義委托企業生產;假標國外技術產品、謊稱進口原材料;假冒等現象。
以上就是一些辨別肥料真假的方法。希望廣大農民朋友在購買肥料時一定要仔細辨別,以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