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參疫病學名Pytophthora cactorum。病害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種植人員應及時了解西洋參疫病病害的癥狀,及時用藥控制西洋參疫病的蔓延。
西洋參疫病癥狀:
發病部位為葉片、葉柄及根部。葉片、葉柄初期染病呈水漬狀暗綠色,似水燙過一樣,后病斑擴展,病部呈黑綠色,軟化下垂。田間濕度大時,病斑上生出黃白色霉層。根部染病呈淡褐色軟腐狀,皮層剝離,參肉呈黃褐色,有深黃褐色花紋,有腥臭味,后期參根近地表處長有白色菌絲,與土粒黏附在一起,根腐。
西洋參疫病發病環境及條件:
西洋參疫病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當氣溫達到15℃以上時,卵孢子可作為初侵菌源,在氣溫達到20%時孢子囊釋放出游動孢子,直接侵染參根、葉及葉腋。靠雨水淋濺及接觸傳播。當氣溫在20-25℃,結露時間長達15個小時,出現連陰雨天氣,利于該病發生與蔓延。
西洋參疫病防治方法:
(1)搞好田間衛生,秋后及時病殘體并燒毀或深埋。
(2)夏季要多次進行中耕翻土,秋季落葉后及早春發芽前地表噴布1:1:100的波爾多液或地菌劑,減少初侵染源。
(3)科學配方施肥,穩氮、增磷、補鉀,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抗病能力。
(4)科學種植,栽種溝廂化,推廣地膜覆蓋和避雨栽培法。
(5)發病初期用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9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400倍液加85%黃腐酸50g葉面噴灑,每畝噴藥液40-50kg。也可用58%賽福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72%克露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及菌無菌、克菌水劑1500-2000倍液噴灑,7天噴一次,連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