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麻葉病學名Ditylenchus destructor。病害嚴重影響藥材的正常生長,種植人員及時了解當歸麻葉病防治技術,控制病害的蔓延。
當歸麻葉病癥狀:
發病部位為根皮層,多見于當歸成藥期。感病后的當歸根皮層組織呈褐色蜂窩狀糠腐干爛,深達皮層與維管束交叉部,個別莖基變褐色糠腐,病根表層出現裂紋或根毛增多。地上部植株矮化,生長緩慢,葉細小或皺縮不平。
當歸麻葉病發病環境及條件:
該病為馬鈴薯腐爛莖線蟲危害所致。該蟲多在10cm土層內活動,當溫度達℃以上即可活動,26℃活躍,以成蟲或卵隨病殘體或殘留土壤中越冬。在河南鎮平每年從苗移栽到收獲均可危害,5-7月為發病盛期。土壤沙質,通透性好,土壤含水量15%-20%,病原線蟲數量大極易成災。
當歸麻葉病防治技術:
(1)不要選用前茬馬鈴薯的田塊種植。
(2)收獲后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焚燒。
(3)不要連年種植,可與禾本科作物實行2年以上輪作。
(4)種植前每畝條施干燥雞糞150-200kg。
(5)種前1O-15天,在田間開溝,溝距60cm,溝深15cm。每畝用20%二溴氯丙烷顆粒劑10-15kg,均勻撒于溝內后覆土壓實,上面用塑料薄膜蓋嚴,熏蒸7-10天后放氣3-5天后移栽當歸苗。也可在整地時每畝用30%除線特乳油1.5-2.5kg,對水150-250kg,噴地表后翻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