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物病害種類繁多,可分為細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等。不同類別的解決方案也不盡相同,要想對癥下藥,首先就要做到將作物幾種病害區分開來。
一、各類病害的主要特征
(一)真菌性病害:
1、會產生不同形狀的病斑。
2、病斑上會產生不同顏色的霉狀物或粉狀物,無臭味。
(二)細菌性病害:
1、葉片上病斑無霉狀物或粉狀物,而且病斑處很薄易破裂或串孔。
2、根莖葉易腐爛、有臭味。
3、果實上有瘡痂,在果實表面有小突起。
4、根部維管束易變褐色。
(三)病毒性病害:
病癥主要表現在嫩葉上,種類雖少,但危害大,易得難治。
1、花葉病毒,葉片皺縮,黃綠相間,金黃易凹,深綠易凸,無病葉平展,葉眉扇形。
2、厥葉型,葉片細長,葉脈上沖,呈線狀。
3、卷葉型,葉片扭曲,向水彎曲。
4、條斑型,在西紅柿要成熟果實上,出現青白色,漸變鐵銹色,不易著色,果實皮里肉外有褐色條紋。辣椒果向上變黃色,在變黃部位出現短的褐色條紋。
(四)生理性病害:
屬非生物病害,不具傳染性。一般上午低于20℃,開花結果作物不能正常開花授粉,易出空洞果、畸形果,及落花落果。下午3時至半夜溫度低于16℃,養份不易轉化積累在葉生上和花芽上,造成葉片黑厚而小濃綠、易化瓜落果,形成花打頂、瓜打頂、自封頂。下半夜溫度低于10℃,易低溫受阻,葉易老化、干枯。
茄果蔬菜缺素癥:作物龍頭彎曲,自封頂很容易是缺硼。開花不結實也是缺硼。龍頭下新出來的新葉干尖,干邊是缺鈣。龍頭下新葉是黃葉為缺硫。龍頭下新葉是白葉缺鐵。
下部葉片葉全變黃這是缺鎂。下部葉脈綠,葉下垂、葉肉有黃斑這是缺錳。下部葉肉變黃,葉脈是綠色這是缺鋅。下部葉全綠,黃邊是缺鉀。
二、如何區別作物生理性病害和傳染性病害
(一)生理性病害“三性一無”
植物生理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即不適宜的環境條件引起,這類病害沒有病原物的侵染,不能在植物個體間互相傳染,所以也稱非傳染性病害。
突發性病害在發展上,發病時間多數較為一致,往往有突然發生的現象。病斑的形狀、大小、色澤較為固定。
普遍性通常是成片、成塊普遍發生,常與溫度、濕度、光照、土質、水、肥、廢氣、廢液等特殊條件有關,因此無發病中心,相鄰植株的病情差異不大,甚至附近某些不同的作物或雜草也會表現出類似的癥狀。
散發性多數是整個植株呈現病狀,且在不同植株上的分布比較有規律,若采取相應的措施改變環境條件,植株一般可以恢復健康。無病征生理性病害只有病狀,沒有病征。
(二)傳染性病害“三性一有”
傳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可以在植物個體間互相傳染,因而又稱侵染性病害。
循序性病害在發展上有輕、中、重程度的變化過程,病斑在初、中、后期其形狀、大小、色澤會發生變化,因此在田間可同時見到各個時期的病斑。
局限性田塊里有一個發病中心,即一塊田中先有零星病株或病葉,然后向四周擴展蔓延,病、健株會交錯出現,離發病中心較遠的植株病情會有減輕現象,相鄰病株間的病情也存在著差異。
點發性除病毒、線蟲及少數真菌、細菌病害外,同一植株上,病斑在各部位的分布沒有規律性,其病斑的發生是隨機的。
有病征除病毒和類菌原體病害外,其他傳染性病害都有病征。如細菌性病害在病部有膿狀物,真菌性病害在病部有銹狀物、粉狀物、霉狀物、棉絮狀物等。
當然,不管是生理性病害還是傳染性病害,在進行診斷鑒定時,為了更加準確,在上述診斷的基礎上,還要結合實驗室鑒定,才能更進一步取得比較準確不同形狀的病斑。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為了讓廣大農藥肥料行業用戶能夠更好的學習、交流、研討、創新和發展,火爆農化招商網創建了一系列QQ交流群,希望廣大用戶誠信合作,財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