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劑藥害是在農業生產中常遇到的。除草劑藥害的主要癥狀是什么?除草劑藥害應如何避免?除草劑藥害的補救措施有哪些?
1、除草劑藥害的癥狀分析
1.1 禾谷類植物、牧草新長出來的葉變黃,葉鞘內下部腐爛,接著老葉變黃。是禾本種類除草劑(如拿捕凈、精禾草克、精隱殺得、蓋草能等)的藥害。
1.2 闊葉植物生長受阻,褪綠或變紫,葉脈有時發紅或紫,生長點末端死亡。禾本科植物生長受阻,葉脈間發黃或變紫,子葉可能不展開,側根很少。是咪唑啉酮類或磺酰尿類除草劑(咪草煙、芐嘧磺隆、氯磺隆等)的藥害。
1.3 葉子上出現白色斑點,子葉和真葉頂端變白。是接觸除草劑如丙炔氟草胺(速收)或光合作用抑制劑如莠去津等除草劑藥害。
1.4 葉子頂端褪綠變白,有時發黃或淡綠,并經葉緣向下蔓延。是三氮苯類除草劑通過根吸收進入植株出現藥害,如莠去津、敵草隆等。
1.5 葉子下部褪綠變白,有時顏色由黃到橙,并經葉脈向上蔓延。是脲類化合物,由根吸收并傳導所致(如綠麥隆、敵草隆)。
1.6 整個葉片的主脈和側脈褪綠變黃,有時也擴展到葉脈之間。是脲嘧啶類、三嗪酮類除草劑藥害,如除草定、嗪草酮。
1.7 植物葉子出現水漬狀白斑,隨后很快變褐色。是滅生性除草劑如克無蹤(百草枯)、利農藥害。
1.8 葉面組織出現小白點(苗后莖葉噴霧)或葉基部變白,中脈變褐。細胞膜破壞劑,如雜草焚、虎威、克闊樂、果爾等除草劑藥害。
1.9 子葉和真葉葉柄褪色,顏色由白互紫,通過葉脈擴展,并從葉脈進入組織。氟咯草酮藥害。
1.10 白化病、葉脈間顏色由白到紫,葉脈本身保持長時間的綠色。殺草強、異惡草酮(廣滅靈)藥害。
1.11 葉子首先變黃,然后轉為褐色,癥狀始于新生部位。草甘膦藥害。
1.12 整株植物受抑制,葉子變紅而脆。磺草靈藥害。
1.13 芽短、發育不良,葉子暗綠色且脆。細胞生長抑制劑藥害,如氟樂靈、施田補、禾大壯等除草劑。
1.14 葉子和莖出現激素類藥害癥狀,葉柄卷縮,葉子邊緣向下卷曲并變紫色,莖彎曲,有時增厚壞裂。
1.15 葉子收縮變窄,基部葉脈平行,出現黃色和暗綠色區域。根吸收生長調節劑類除草劑藥害。
2、不同除草劑類型所產生的癥狀區別
2.1 生長調節劑類
生長調節劑類除草劑作用于植物的多個部位,干擾激素的平衡和蛋白質的合成,因此導致植物各種生長畸形。
生長調節劑類除草劑有選擇性地殺滅闊葉雜草,但它們也會使禾本科和闊葉作物受到傷害,不論是根、莖、葉、花及穗都能產生明顯的畸形現象,并且長久時間不能恢復正常。
2.1.1 苯氧羧酸類(2,4滴丁酯、2甲4氯等)
禾本科作物(小麥或玉米)受害表現,幼苗矮化、畸型,形成蔥狀葉。花序變曲、難抽出葉鞘;出現雙穗、小穗對生、重生、花不孕等。莖變扁而脆,易于折斷,抽穗難,主根短,生育受抑制。
雙子葉植物葉脈近于平行,復葉中的小葉愈合;葉片沿葉緣愈合成筒狀或杯狀。萼片、花瓣、雄蕊、雌蕊數增多或減少,形狀異常。頂芽與側芽的生長受到嚴重抑制,葉緣與葉尖壞死。
受害植物的根腫脹,花果生長受阻,花不能正常發育。花期推遲,畸形變小,果實畸形,不能正常出穗或發育不完整,出現癟粒,植物矮化。
2.1.2 苯甲酸類
麥草畏用于玉米、小麥、燕麥、高粱和非耕地除草。
藥害癥狀:與苯氧羧酸類除草劑造成的藥害相似,但葉片成杯狀比舌狀要多。
2.1.3 喹啉羧酸類
主要品種是二氯喹啉酸。在水稻苗床育苗期使用后,常常在移栽插秧后表現出藥害。受害癥狀是,生長點褪綠,然后整個葉片褪綠壞死或產生蔥狀葉,長時間不展開。
2.2 氨基酸合成抑制劑
2.2.1 咪唑啉酮類:
咪草煙(普施特)藥害癥狀:禾本科植物生長發育受,葉脈間黃化(褪綠)或變紫色。玉米植株生長發育受阻,表現為根部受抑制,如須根明顯減少。玉米葉片無法完全展開,并且出現黃化至半透明。
闊葉植物生長發育受到阻礙,而且變黃或變紫。大豆受害表現生長受阻礙或生長壞死。大豆葉片變黃、葉脈變紅或變紫。
2.2.2 磺酰脲類(綠磺隆等)
與咪唑啉酮除草劑相同。另外,特別是敏感的玉米品種在莖葉處理后表現為黃斑,通常整個葉片變黃。
藥害發生在苗后早期處理時,會出現幼苗叢生。不同玉米品種藥害表現很不規律。
2.2.3 磺酰胺類(闊草清)
與咪唑啉酮類除草劑相同。
2.2.4 氨基酸衍生物類(草甘膦)
藥害癥狀:植物葉片,尤其是新葉生長點首先發黃或變紫色,然后轉為褐色,10~14天死亡。
在土壤中無活性,能保持在多年生或禾本植物中,再生植物出現畸形、帶白色邊緣或條紋癥狀,在節部可發生多倍柚枝。
3、類酯合成抑制劑
防止脂肪酸的合成,使植物不能形成必要的酯類,酯類是植物細胞生長中必不可少的物質。
3.1 環己烯二酮類(拿捕凈、禾通)
藥害癥狀:只有禾本科植物受害。新生葉片組織黃化(褪綠)或變褐(壞死)。心葉很易與植物脫離。
3.2 芳氧羧酸類(穩殺得、蓋草能、禾草靈等)
藥害癥狀:同環己烯酮類
4、幼苗生長抑制劑
這類除草劑必須土壤處理有效,已經出土的植物無效,主要阻礙酯類化合物和蛋白質的合成。
4.1 根部抑制劑
4.1.1 二硝基苯胺類(氟樂靈、施田補)
藥害癥狀:阻礙植株發育,不能完全出土,次生根變短粗大。禾本科植物根尖變粗,新出土的幼苗縮短變粗,有時呈紅或紫色。闊葉植物的胚軸膨脹,破壞,大豆莖基部有時會出現硬結的組織,植株變脆易折斷。
4.1.2 氨基甲酸酯類(滅草錳、燕麥靈)
藥害癥狀同二硝基苯氨類。
4.2 幼芽抑制劑
4.2.1 酰胺類(甲草胺、乙草胺、丁草胺、異丙草胺、苯噻草胺等)
藥害癥狀:阻礙幼苗生長發育,導致幼苗畸形,不能出土,禾本科植物葉片不能出土或葉片不能完全展開,闊葉植物葉片縮或中脈變短,在葉間產生所謂“抽筋”現象。
4.2.2 硫代氨基甲酸酯類(禾大壯、禾草丹、野麥畏)
藥害癥狀:幼苗發育遲緩和出土不良。禾本科植物葉片不能伸出胚芽鞘或葉片不能出土。
葉片不能從胚芽鞘完全展開,導致出土的幼苗扭曲或卷曲。闊葉植物由于產生革質組織使葉片皺縮折疊,或葉片不能張開。
5、光合作用抑制劑
5.1 傳導型(內吸收性)除草劑
5.1.1 三氮苯類(莠滅凈、莠去津、西丁瑪津、西草凈、撲草凈)
藥害癥狀:光合作用抑制劑不阻礙發芽和出苗。癥狀僅發生在伸出子葉和片葉以后。
初的癥狀包括葉黃化接著擴展至葉緣。闊葉雜草可以發生葉脈間黃化(褪綠)。由于老葉和大葉吸收了較多的藥液,并且它們是主要的光合作用組織,所以受害,終變褐死亡。
5.1.2 三嗪酮類(嗪草酮)
藥害癥狀:同三氮苯類。但葉脈或葉脈附近先黃化。
5.1.3 取代脲類(綠麥隆、敵草隆、利谷隆)
藥害癥狀:同三氮苯類。但是黃化從葉基部開始。
5.2 非傳導性(觸殺型)除草劑
5.2.1 滅草松(排草丹)
藥害癥狀:只有接觸除草劑的葉片才受害。被害的葉片黃化或變為青銅色,終變褐死亡。
藥害癥狀看起來與細胞干擾劑類相似。加植物油和其它添加劑,可以提高殺草效果,同時也加重了對作物的藥害癥狀。
6、細胞膜干擾類
二苯醚類:三氟羧草醚(雜草焚)、氟磺胺草醚(虎威)、乳氟禾草醚(克闊樂)
藥害癥狀:植物葉片黃化,轉褐而死亡。加入植物油又遇低溫或高溫,會加重植物藥害。
7、色素抑制劑
7.1 異惡草酮(廣滅靈)
藥害癥狀:植株出苗后變白,通常葉呈半透明。如果玉米全株的75%以上部分變白它將可能死亡。
7.2 磺草酮(玉米苗后處理)
藥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