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補充體內維生素的重要途徑,在蔬菜種植過程中,瓜蚜的出現嚴重危害了蔬菜的正常生長,本文將為大家介紹蔬菜瓜蚜的病癥特點及防治技巧,希望對大家防治瓜蚜有所幫助。
瓜蚜又名棉蚜,學名為AphisgossypiiGlover,寄主范圍廣泛,是蔬菜和棉花的世界性大害蟲。瓜蚜危害瓜類、豆類、菠菜、洋蔥以及其他蔬菜作物,在棚室中多發。瓜蚜以成蚜和若蚜在葉片背面和嫩莖、花梗等部位吸食植物體內的汁液,使瓜苗萎蔫,葉片變黃、卷縮,提前老化枯死,造成嚴重減產。瓜蚜也分泌蜜露,誘生霉菌,并傳播植物病毒。
【形態特征】
瓜蚜在自然條件下,生活史很復雜,有多個蟲態。但是,在棚室和露地蔬菜上***常見的蟲態是有翅胎生雌蚜、無翅胎生雌蚜及其若蚜。
1.有翅胎生雌蚜體長為1.2-1.9毫米,長卵圓形,有翅。頭部和胸部黑色,腹部深綠色至黃色,春秋多深綠色,夏季多黃色。腹背各節間斑明顯。觸角比身體短,黑色,第三節至第六節的長度比例為100:76:76:48+128。第三節常次生感覺圈6-7個,排成1列。腹管和尾片黑色,腹管短,腹管長度約為尾片的1.8倍。尾片有毛6根。
2.無翅胎生雌蚜體長1.5-1.9毫米,卵圓形,無翅。夏季黃綠色,春秋深綠色。體表具清楚的網紋構造。前胸、腹部***節和第七節有緣瘤。觸角不及體長的2/3,第三節至第六節的長度比例為100:69:69:43+94。尾片常有毛5根。盛夏常發生小型蚜(伏蚜),體長減半,觸角可見5節,體淡黃色。
3.若蚜共4齡,體長0.5-1.4毫米,復眼紅色,無尾片。1齡若蚜觸角4節,腹管長寬相等;2齡觸角5節,腹管長為寬的2倍;3齡觸角也為5節,腹管長為l齡的2倍;4齡觸角6節,腹管長度為2齡的2倍。
【發生規律】
瓜蚜每年發生代數各地不同,在東北1年發生10余代,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華南發生20-30代不等,世代重疊嚴重。瓜蚜為多食性害蟲,有2類寄主,一類為越冬寄主,另一類為夏季寄主。越冬寄主主要有花椒、石榴、木槿、鼠李、美蓉、車前草、夏至草、苦荬菜、月季、菊花等,夏季寄主主要有瓜類等蔬菜作物和棉花。
瓜蚜的年生活周期有3種類型:異寄主全周期型、同寄主全周期型和不全周期型。異寄主全周期型以受精卵在越冬寄主上越冬,春季卵孵化,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幾代后產生有翅遷移蚜,遷飛到夏季寄主上危害,進行孤雌生殖,產生無翅胎生雌蚜和有翅胎生雌蚜,后者在夏季寄主間遷飛蔓延。晚秋產生有翅雌性母和無翅雄性母。前者迂回越冬寄主,孤雌胎生無翅雌蚜,后者繼續在夏季寄主上胎生有翅雄蚜,成熟后遷回越冬寄主,與無翅雌蚜交配產卵越冬。同寄主全周期型發生在花椒、木槿等植物上。這些植物即是越冬寄主,又可作為夏季寄主。越冬卵孵化后,整個夏、秋季都在這些寄主上生活繁殖,秋末發生雌蚜和雄蚜,交配產卵越冬。不全周期型發生在熱帶、亞熱帶南部以及各地溫室中,瓜蚜全年孤雌生殖。
棚室中發生的瓜蚜,除了就地越冬繁殖的以外,還接受露地蔬菜遷飛來的大量個體。瓜蚜繁殖能力很強,春、秋季10天左右完成1代,夏季4-5天繁殖1代。
瓜蚜適應的溫度范圍較廣,抗寒性較強。***適溫度為16℃—22℃,在氣溫17℃-28℃條件下,繁殖速度很快,蟲口數量迅速增長,29℃以上發育延緩。在亞熱帶地區的瓜蚜適應較高的溫度。瓜蚜對濕度的適應能力也較強。在空氣相對濕度47%-81%時,蚜日都能迅速增長,以58%左右***宜,伏蚜***適濕度更高達76%左右。微風有利于瓜蚜的遷飛活動,暴風雨則有強烈的沖刷作用,可減少蚜口數量。施用氮肥多,葉片柔嫩時瓜蚜發生加重。瓜蚜對黃色有正趨性,而對銀灰色則有負趨性。
瓜蚜的主要天敵有瓢蟲、草蛉、蚜繭蜂、絨螨、食蚜蠅和蚜霉菌等,天敵多時能大大減少蚜口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