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地種植韭菜時,難免會發生一些病害,例如灰霉病、疫病、細菌性芽腐病、生理性病害“干尖癥”等。那么這幾種保護地韭菜常見病害的癥狀特點、發病條件及其防治方法是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癥狀特點
1.韭菜灰霉病
冬季冷棚的主要病害,嚴重時減產20~30%,病害主要發生在葉片上,發病初期葉面上產生白色至灰褐色的小點,正面多于背面,擴大后呈橢圓形或梭形;后期互相合成大片枯死斑,潮濕時枯葉表面密生灰色至灰褐色絨毛狀霉層,有時由割茬的刀口處向下腐爛。
2.韭菜疫病
可發生于韭菜各部位,尤以假莖和鱗莖危害更重。葉片發病后,初期出現暗綠色水浸狀病斑,病斑擴展到葉片一半時,葉片變黃、下垂、軟腐,葉鞘易脫落。潮濕時,假莖上長出灰白色稀疏霉層。鱗莖被害時,根盤部呈水浸狀淺褐色到暗褐色腐爛,縱切內呈淺褐色。根部受害根毛減少,影響水分吸收,長勢明顯減弱。
3.韭菜細菌性芽腐病
主要發生于葉片上,發病后外側莖葉生長不良并往內側發病腐爛。
4.韭菜干尖癥
“干尖”是保護地韭菜常見的生理性病害。發病原因不同,表現出的癥狀也不同。有的葉片生長緩慢、細弱,外葉枯黃;有的葉尖枯萎,漸變褐色;有的葉尖變枯白色;有的先外葉葉尖變茶褐色,后漸變褐色;有的嫩葉呈輕微黃白色,外部葉片黃白枯死。
二、病原菌的傳播及發病條件
1.韭菜灰霉病
由葡萄孢屬真菌侵染發病。以菌核在土壤的病殘體上越夏。韭菜收割時,菌核產生的分生孢子散落地表,通過灌溉、農事作業等傳播到新葉片子,浸染發病。菌絲生長適溫15~21℃,相對濕度95%以上,孢子萌發。棚內低溫、高濕、日照不足是該病發生蔓延的重要條件。
2.韭菜疫病
是疫霉屬真菌侵染引起。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殘體上越冬。潮濕條件下產生孢子囊或卵孢子,侵染寄主發病,經氣流、灌水傳播,進行再侵染。病害發生的適宜溫度為25~32℃。雨季旱、雨水多的年份;地勢低洼、排水不良、放風不及時的保護地,發病嚴重。
3.韭菜細菌性芽腐病
細菌性病害,除危害韭菜,還可侵染洋蔥、蔥。低溫時有很強的致病性,主要通過收割時刃器傳播。
4.韭菜干尖癥
發病原因主要有
①土壤酸性危害韭菜生長要求中性土壤,長期大量施用糞稀、餅肥、硫酸銨等酸性肥料會使土壤酸化,導致干尖。
②有毒氣體危害蓋膜前后施用含氨氣的肥料(如碳酸氫銨等)可造成棚室內氨氣的過量積累而引起干尖,發生氨害的棚內可聞到氨味。
③高溫危害如果棚室內溫度長期超過32℃,又未及時通風,或連陰雨天后驟然出現高溫,或高溫后突然有冷風侵入都可造成葉尖枯黃,導致干尖。
④微量元素的缺乏或過剩韭菜缺鈣時,心葉黃白,部分葉尖枯死;缺鎂時,外葉黃化枯死;缺硼時,中心葉黃白;生長受阻;硼過剩時,從葉尖開始枯死;錳過剩,嫩葉輕微黃白,外部葉片黃白枯死。
⑤通風不當通風時由于冷風吹入,造成“閃苗”導致干尖。
⑥干旱危害土壤中水分不足能引起干尖。
三、防治方法
1.韭菜灰霉病
①農業防治適時通風,降低棚內濕度是防治灰霉病的關鍵措施。加強田間管理、注意田園清潔,韭菜割后清理、深埋或燒毀剩余病葉;加強肥水管理及中耕,要小水勤洗,降低田間濕度;培育壯苗,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選用抗病品種。
②藥劑防治初發病用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速克靈)1000~2000倍液、50%異菌脲懸浮劑(撲海因)1000倍液噴霧。每畝噴藥液40~50公斤。重點噴新生葉片、周圍土壤表面,7~10天1次,連噴2~3次。
2.韭菜疫病
①農業防治實行輪作;加強栽培管理,摘除下部老葉增加光照;及時排澇、及時通風。
②藥劑防治用75%百菌清500~700倍液、40%乙膦鋁300倍液、64%的惡霜靈錳鋅400~600倍液、70%的乙膦鋁錳鋅500倍液噴霧或灌根防治;或發病初期可用45%的百菌清煙劑250克/畝熏蒸或百菌清粉塵1公斤/畝噴灑。每隔7~10天用藥1次,連續2~3次。
3.韭菜細菌性芽腐病
推遲收割發病株,防止二次傳染;藥劑防治可用72%農用鏈霉毒3000~4000倍液、53.8%氫氧化銅干懸浮劑800倍液、50%消菌靈800倍液、47%加瑞農800倍液噴霧。
4.韭菜干尖癥
據癥狀診斷發病原因,確定防治方法。
①盡量避免或少施酸性肥料,一旦土壤酸化可撒石灰來調節土壤酸度,使土壤pH值為7。
②蓋膜前后不要直接施用大量碳酸氫銨或地面撒施尿素。覆膜后可追施硝銨。
③及時放風降溫和適時澆水,增加氮肥,增強韭菜的耐熱能力。原則上不通底風,只開中、上部放風口,這樣即有利于降溫,又容易將濕氣和有毒氣體排除。
④注意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補充各種微肥。
⑤盡量避免過量使用含錳農藥(如代森錳鋅等),以免錳過剩引起韭菜干尖。值得提醒的是:在每茬韭菜收割后均應噴藥保護。
以上就是小編介紹的保護地韭菜幾種常見病害的癥狀特點、發病條件及其防治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1988.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