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在我國的種植范圍很廣,但是每到一個季節小麥就會發生病蟲害,這也使得很多農民煩惱不已。今天我們就借著這個良好的機會向大家講述7種配制農藥的方法來防治病蟲害。
一、三蟲:
1、小麥蚜蟲:
小麥孕穗期至抽穗期(4月下旬至5月初),麥田飄蟲、蚜繭蜂等天敵較少,應及早噴藥防治,常用藥劑及噴灑濃度為:10%蚍蟲啉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或2.5%高滲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3500~4000倍液、或18%高滲氧化樂果乳油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每畝噴藥液50~60千克。
2、小麥吸漿蟲:
于小麥拔節期,用40%甲基異柳磷或50%辛硫磷乳油150毫升對水5千克,噴在20千克干土上,均勻撒在地表,然后鋤地,把毒土混入表土層。也可在抽穗前3~5天,于露水干后撒毒土。
3、小麥紅蜘蛛:
每畝用1.5%樂果粉1.5~2.5千克噴粉,也可摻30~40千克細土撒毒土,也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或40%樂果乳油1500倍液,每畝噴藥液75千克,也可用15%噠螨靈乳油2000~3000倍液,或三氯殺螨醇800倍液,每畝噴藥液60~100千克。
二、四病
1、小麥白粉。
主要表現為受害葉片形成絨絮狀霉斑。當病葉率達到10%以上時,應及時噴灑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倍液,每畝噴藥液50千克,如蚜蟲同時發生,可每畝再加50毫升40%氧化樂果。為防止小麥后期早衰,還可在藥液中每畝加磷酸二氫鉀150克。
2、小麥銹病:
主要是條銹病(又稱黃疸),表現為在小麥葉片上形成條狀鮮黃色條斑,當發現零星病株時,可噴灑20%三唑酮乳油或1000倍液予以防治。
3、小麥紋枯。
主要表現為葉鞘上出現水漬狀橢圓形云紋斑,病斑擴大重合形成“花稈”,導致莖稈變軟失水枯死或倒伏。防治該病可每畝用5%井岡霉素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10%井岡霉素水劑10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8~10克,均對水50~60千克噴霧,或用33%紋霉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50%甲基立枯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40%利菌殺每畝50克,均對水60千克噴霧。
4、小麥赤霉。
后期如發病主要表現為穗腐,即在小穗穎殼上出現水漬狀淡褐色病斑,后期染病小穗枯死,常呈現“半個穗”,抽穗后尤其是揚花期連續陰雨易造成該病的流行。預防該病,可于小麥始花期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60%多菌靈鹽酸鹽(防霉寶)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霉威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60%甲霉靈可濕性粉劑100倍液,每畝噴藥液60~100千克防治,5~7天噴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