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紋枯病是由立枯絲核菌引起的、發生在玉米的病害,其主要危害表現及防治方法如下:
主要癥狀:
葉鞘基部及葉片產生淡褐色水漬狀小斑或云紋狀的灰白色大斑。
隨著病情的發展,這些病斑會擴大并導致葉鞘腐敗、葉片枯死。
嚴重時,能侵入堅實的莖稈,但一般不引起倒伏。
影響產量:
玉米紋枯病是玉米生產中的一種重要病害,在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
一般造成減產10%左右,嚴重地塊減產可達30-40%。
發生時期與條件:
主要發生在玉米籽粒形成至灌漿期,苗期和生長后期很少發生。
25-30℃氣溫、90%的濕度是引發玉米紋枯病的重要氣候條件。
炎熱夏季的長雨期通常是玉米紋枯病的高發期。
農業防治:
選育和推廣抗病品種。
及時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減輕發病程度。
不偏施氮肥,合理密植,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降低田間濕度。
清理病株并進行翻耕,鏟除田邊雜草,消滅越冬菌源,減少次年初次侵染源。
在發病初期摘除病葉,及時剝去基部感病葉鞘和葉片,集中燒毀,防止繼續擴大蔓延。
藥劑防治:
使用藥劑重點防治玉米基部、保護葉鞘。
可選用5%井崗霉素水劑1000-1500倍液,每畝用量為50-22.5毫升,對水22.5-30公斤噴霧。
也可使用40%菌核凈1000倍液噴霧,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
總結來說,玉米紋枯病對玉米的產量和品質有顯著影響,需要采取綜合的農業和藥劑防治措施來有效控制其發生和蔓延。在防治過程中,應注意選擇抗病品種、改善田間管理、及時摘除病葉、合理使用藥劑等措施,以達到理想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