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是一些朋友種植的藥材,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怎么種植白芷?
白芷栽培技術:
一、白芷的生物學特性
白芷性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怕高溫,能耐寒,適應性較強。
1.對光的要求
實驗研究發現,光能促進白芷種子發芽;光照充足使地上部生長旺盛,繼之地下部主根粗長。蔭蔽地方生長的白芷植株較矮,葉面系數小,主根長不粗。
2.對溫度的要求
白芷在生長發育期間對溫度的適應范圍較大。種子發芽喜變溫條件,恒溫下發芽率明顯降低。種子發芽的變溫范圍以10~25℃為佳;冬季在土壤濕潤的條件下,幼苗能耐受6℃~8℃的低溫。在黃河以北地區,冬季地上部分枯萎,以宿根越冬,而在長江以南地區,冬季地上部分仍能存活,只是生長較慢,到炎熱的夏季來臨,有時才出現葉黃枯萎現象。
3.對水分的要求
以土壤濕潤為度,既怕干旱又怕積水。播種后缺水會影響出苗,幼苗期干旱易造成缺苗,遇冬季低溫易發生凍害,營養生長期需水較多,生長中后期水分過多易發生爛根,但缺水根部容易發生木質化,影響藥材品質。
4.對土壤的要求
土層深厚、土質疏松的夾砂土、黑砂土或沖積壤土為好,較粘或板結的土壤種植,易導致主根短且分叉多,影響產量和質量。
5.物候期
白芷一般為秋季播種,在溫、濕度適宜條件下,約15~20天出苗,幼苗初期生長緩慢,以小苗越冬;第二年為營養生長期,4~5月植株生長旺,4月下旬至6月根部生長快,7月中旬以后,植株漸變黃枯死,地上部分的養分已全部轉移至地下根部,進入短暫的休眠狀(此時為收獲藥材的期)。植株8月下旬天氣轉涼時又重生新葉,繼續進入第三年的生殖生長期,4月下旬開始抽苔,5月中旬至6月上旬陸續開花,6月下旬至7月中旬種籽依次成熟。因開花結籽消耗大量的養分,所以留種植株的根部常木質化變空甚至腐爛,不能作藥用。成熟種子當年秋季發芽率為70%~80%,隔年種子發芽率很低,甚至不發芽。
種植白芷為2年收根,3年收籽,不可兼收。
二、選地與整地
白芷對前作要求不嚴,甚至前作白芷生長好的連作地也可選用,選擇地勢平坦、陽光充足、耕作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
前茬作物收獲后,每畝施腐熟堆肥或廄肥2500~5000公斤,餅肥100公斤和磷肥50公斤作基肥,肥沃地也可少施。施完后進行翻耕,深度達1尺以上為好,翻后曬土使之風化,曬后再翻耕一次。因白芷根部生長較深,所以整地時,要深耕細耙,并使上下土層肥力均勻,防止因表土過肥而須根多,影響產量和質量。整平耙細后作畦,畦高15~20厘米,畦寬1~2米,畦面要平坦,以利于灌水排水,表土要平整細碎以利幼苗出土。
第三節、白芷的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一般采用直播,不宜移栽,移栽植株根部多分叉,主根生長不良,影響產量和質量。
一、播種期
生產上對播種期要求嚴格,適時播種是獲得高產的重要環節之一。過早播種,冬前幼苗生長過旺,第二年部分植株會提前抽苔開花,根部木質化或腐爛,不能作藥用,從而影響產量。過遲則氣溫下降,影響發芽出苗,幼苗易受凍害,幼苗生長差,產量低。由于隔年種子發芽率低,新鮮種子發芽率高,所以生產上須選用當年收獲的新鮮種子播種,一般以秋播為主,春播產量低,質量差。適宜的播種期因氣候和土壤肥力而異。氣溫高遲播,反之則早播,土壤肥沃可適當遲播,相反則宜稍早。
秋播適宜播種期因地而宜,按各地的習慣,河南秋播在白露前后,河北于處暑至白露之間,四川于白露至秋分之間,浙江于寒露前10天進行,氣溫較高地區以秋分至寒露為宜。春播于3~4月間進行。
二、播種方法
條播、穴播、撒播均可,一般以條播為多。
1.條播法:在浙江、河南、河北多采用,行距25~30厘米,開淺溝(深約4~5分),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覆蓋薄薄一層細土,一般每畝用種量1~1.5公斤。
2.穴播法:四川多用。按行距30~35厘米,穴距23~27厘米開穴,穴底要平,每穴播種7~10粒,每畝用種量0.5~0.8公斤。
3.撒播法:浙江有用此法,將種子均勻撒在已耙平的畦面上,然后蓋上一層薄土及稻草。但此法目前少用。
播種前可用溫水浸種一夜或用沙土與種子混勻濕堆1~2天后再行播種,也有報道用2%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噴灑在種子上,攪拌后悶種8小時,使溶液被種子吸收后再播,可促使提早出苗,且出苗齊、出苗率高。一般播種后15~20天均可出苗,也有報道采用地膜覆蓋,可使出苗期比對照組提前10天左右,且出苗整齊一致,出苗率比對照組高4%,但如果在適宜的播種期進行播種,又無明顯的反常惡劣天氣,則一般無須覆蓋地膜。
播后一般覆蓋薄薄一層細土,略加鎮壓,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再均勻攤施腐熟欄肥1000公斤左右;也有的播后不覆土,隨即每畝施稀人畜糞水約1000公斤,再用人畜糞水拌和的草木灰覆蓋其上,不露種子,然后用木板鎮壓或輕踩,以利發芽。
第四節、白芷的田間管理
1.間苗和定苗
白芷幼苗生長緩慢,播種當年一般不疏苗,第二年早春返青后,苗高約5~7厘米時進行次間苗,間去過密的瘦弱苗子。條播每隔約5厘米留一株,穴播每穴留5~8株;第二次間苗每隔約10厘米留一株或每穴留3~5株。清明前后苗高約15厘米時定苗,株距13~15厘米或每穴留3株,呈三角形錯開,以利通風透光。定苗時應將生長過旺,葉柄呈青白色的大苗拔除,以防止提早抽苔開花。間苗次數可依具體情況,采取1~3次均可。
2.中耕除草
應結合間苗和定苗同時進行。定苗前除草可用手拔或用淺鋤,定苗時可邊除草,邊松土,邊定苗,以后逐漸加深,次數依土壤干濕程度和雜草生長情況而定,松土時一定注意勿傷主根,否則容易感病。當葉片逐漸長大,畦面上封壟蔭閉以后,就不必再除草了。
3.追肥
白芷耐肥,但一般春前少施或不施,以防苗期長勢過旺,提前抽苔開花。春后營養生長開始旺盛,可追肥3~4次。第1、第2次均在間苗、中耕后進行,第3、第4次在定苗后和封壟前進行。施肥宜選擇晴天進行,見雨初晴或中耕除草后當天不宜施肥。肥料種類可選用人糞尿、腐熟餅肥、圈肥、尿素等。次施肥,肥料宜薄宜少,如每畝施用稀人畜糞10擔,以后可逐漸加濃加多,如30~40擔。封壟前的一次可配施磷鉀肥,如過磷酸鈣20~25公斤,促使根部粗壯。有報道在封壟前的一次追肥中施用鈣鎂磷肥25公斤,氯化鉀5公斤,施后隨即培土,可防止倒伏,促進生長。
追肥次數和每次的施肥量也可依據植株的長勢而定,如快要封壟時植株的葉片顏色淺綠不太旺盛,可再追肥一次,或此時葉色濃綠,生長旺盛,可不再追肥了。
4.排灌
白芷喜水,但怕積水。播種后,如土壤干燥應立即澆水,以后如無雨天,每隔幾天就應澆水一次,保持幼苗出土前畦面濕潤,這樣才利于出苗;苗期也應保持土壤濕潤,以防出現黃葉,產生較多側根;幼苗越冬前要澆透水一次,河南有“濕凍,干凍不易活”的經驗,河北有“白芷在冬季只有干死的,沒有凍死的”經驗。翌年春季以后可配合追肥適時澆灌,尤其是伏天更應保持水分充足。如遇雨季,田間積水,應及時開溝排水,以防積水爛根及病害發生。
5.拔除抽苔苗
播后第二年5月會有部分植株抽苔開花,其根部不可作藥用,其結出的種子亦不能作種,因其下一代會提前抽苔。故為了減少田間養料的消耗,發現抽苔的植株,應及時拔除。
附:防止白芷早期抽苔的措施
生產上常有部分白芷植株于第二年提前抽苔開花,一般為10%~20%,多者可達30%以上,嚴重影響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據產地傳統栽培經驗和一些科學試驗研究認為,采取以下幾方面措施,可使抽苔率降低到3%~5%,平均每畝增收50公斤左右。
1.合理修枝、選育良種
這是防止白芷早期抽苔的根本所在。
同一植株不同部位結的種子其特性不同。主莖頂端花苔所結的種子較肥大,抽苔率;二、三級枝上所結的種子癟小,質量較差,抽苔率不高,但播后出苗率和成苗率都較低;一級枝所結種子,質量,其出苗率和成苗率,抽苔率也低;過于老熟的種子也易提前抽苔開花。所以,在留種株花期,采取以下修剪方法:剪去主莖和二、三級枝上的花序,保留一級枝花序。從而一級枝花序的營養供給,使種胚發育成熟一致,縮小種子的個體差異,這樣,播種后,出芽整齊,便于管理,植株也具有優良的性狀。
怎么種植白芷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了,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幫助,祝大家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