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樹有哪些病蟲害,如何防治:
黃化病:
1、癥狀:病樹葉片不同程度發黃,樹勢衰弱,嚴重者葉黃白色、質薄,葉尖與葉緣有焦枯斑,容易受凍害。葉稀少,樹冠萎縮,逐漸衰竭死亡。
2、發生規律:屬生理性病害,主要是土壤條件不適宜,有效鐵含量偏低。另外根系和樹皮受損傷較嚴重時也可導致香樟黃化病。病樹全年均表現黃化癥狀,無明顯發病周期,幼樹與新移植不久的香樟黃化比例較高,同一病株冬春兩季黃化較重,新葉黃化重于老葉。
3、防治方法:①以預防為主,選用優良壯苗,適地適樹,精心栽培管理。②根部追施雞糞+硫酸亞鐵+尿素(5:0.5:0.125)等有機復合肥。③用0.5%硫酸亞鐵+0.05%檸檬酸水溶液或2%硫酸亞鐵+0.2%檸檬酸+3%尿素+0.02%赤霉酸水溶液+新高脂膜8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
樟葉蜂
1、發生規律:一年發生2~3代,以老熟幼蟲在土壤中結繭越冬,4月下旬出現代幼蟲,6月上中旬出現第二代幼蟲,有世代重疊現象。初孵幼蟲群集葉背取食葉片,以后分散取食,造成葉片出現缺刻和孔洞,嚴重時可將樹葉全部吃光。
2、防治方法:①幼蟲期噴灑殺蟲素、滅幼尿等藥劑防治。 ②在冬季人工挖除越冬繭。
茶蓑蛾
1、發生規律:一年發生2~3代,以3~4齡幼蟲在護囊內越冬,6月底到7月初代幼蟲開始為害,9月第二代幼蟲發生為害。
2、防治方法:①人工摘除護囊。②用黑光燈誘殺成蟲。③幼蟲期噴灑滅幼脲、除蟲脲、煙參堿、晶體敵百蟲等藥劑防治。
刺蛾
1、發生規律:一年發生2~3代,以老熟幼蟲在繭內越冬,繭可見于樹干和樹下土壤,以7~8月為害較重。
2、防治方法:①冬季人工除繭。冬季人工除繭。②燈光誘殺成蟲。③在幼蟲期噴灑BT、滅幼脲、除蟲脲、敵殺死等藥劑防治。
樗蠶蛾
1、發生規律:一年發生2代,以蛹在雜灌木上結繭越冬。5月成蟲羽化產卵,5~6月和9~11月為各代幼蟲期,初齡幼蟲群集為害,成蟲飛翔能力強,有趨光性。
2、防治方法:①人工捕殺幼蟲和摘繭燒埋。②燈光誘殺成蟲。③幼齡幼蟲期噴灑除蟲脲、敵百蟲等藥劑防治。
臺灣乳白蟻
1、發生規律:屬土、木兩棲性,群體較大且比較集中,蟻巢建在隱蔽處;工蟻通過蟻路到各處攝食,通過長翅繁殖蟻完成群體的擴散繁殖,繁殖蟻分飛對溫度、濕度、氣壓、降雨等條件要求比較嚴格。5月、6月下旬到8月為為害高峰期。
2、防治方法:①在蟻道放置“蟻克”等誘殺劑。②避免樹木的機械損傷。③加強養護管理,及時給樹木補洞。
樟蛺蝶
1、癥狀:幼蟲取食葉片,嚴重為害者食盡葉片,僅留主脈及葉基殘葉,影響林木生長和觀賞。
2、形態特征:(成蟲)體長34-36毫米,翅展65-70毫米,體背、翅紅褐色,腹面淺褐色,胸部腹面中央白色。觸角黑色,長19毫米。后胸、腹部背面,前、后翅后緣近基部密生紅褐色長毛。前翅外緣及前外半部帶黑色,中室外方飾有白色大斑,后翅有尾突2個,長3毫米。(卵)半球形,高1.8毫米,深黃色,散生紅褐色斑點。(幼蟲)體長55毫米左右,綠色,頭部后緣有骨質突起的淺紫褐色四齒形鋤枝刺,第3腹節背中央鑲1個圓形淡黃色斑。(蛹)長25毫米,粉綠色,懸掛葉或枝下,稍有光澤。
3、生活習性:1年3代,以老熟幼蟲在背風,向陽、枝葉茂密的樹冠中部的葉面主脈處越冬。翌年3月活動取食,4月中旬化蛹,5月上旬前后羽化成蟲;5月中旬產卵,5月下旬幼蟲孵化,各代幼蟲分別于6月、8-9月及11月取食為害。7月下旬第1代成蟲羽化,成蟲常飛至櫟樹傷口,以傷口流汁為補充營養。隨后交尾,產卵,卵多產于樟樹老葉上,嫩葉上很少。卵散產,一般1葉1卵,初孵化幼蟲先取食卵殼,后爬至翠綠中等老葉上取食,老熟幼蟲吐絲纏在樹枝或小葉柄上化蛹;10月上旬第2代成蟲羽化。第3代幼蟲于10月下旬出現,12月上旬前后末齡幼蟲陸續越冬。一般卵期為6天左右,第1代幼蟲期40天,第2代30多天,第3代幼蟲約160天左右,蛹15-18天,成蟲壽命15天左右。
4、防治方法:①幼蟲期噴80%敵敵畏乳油或90%晶體敵百蟲1000-1500倍藥液噴殺,或用50%殺螟松乳油800倍、50%辛硫磷1500倍液噴殺。②在樟樹苗較集中成片苗地,可采集蛹和卵滅之。
香樟潰瘍病
1、發病癥狀:該病為全株性傳染病,病害主要發生在樹干和主枝上,不僅為害苗木,也能為害大樹。感病植株多在皮孔邊緣形成分散狀、近圓形水泡形潰瘍斑,初期較小,其后變大呈現為典型水泡狀,泡內充滿淡褐色液體,水泡破裂,液體流出后變黑褐色,病斑干縮下陷,中央有一縱裂小縫。受害嚴重的植株,樹干上病斑密集,并相互連片,病部皮層變褐腐爛,植株逐漸死亡。
2、發病時間:4月上旬至5月期間以及9月下旬為病害發生高峰。
3、防治方法:及時死亡植株,并用多菌靈或敵百蟲20―30倍液進行全株涂抹,1星期內連續用藥3―4次。
樟巢螟
別名:樟葉瘤叢螟,屬鱗翅目,螟蛾科。
1、分布與危害:此蟲分布較廣,凡有香樟栽植的地方均有發現,主要危害香樟、小胡椒等。幼蟲的危害狀很特殊,常將新梢枝葉綴結在一起,連同絲、糞粘成一團,取食葉片危害,遠看似鳥巢狀。
2、形態特征:成蟲:體長12毫米,翅展23毫米至30毫米,前翅深棕色,中間兩條波狀紋橫線,后翅棕灰色,頭部和全身灰褐色。卵:褐色略帶黃色,集中排列成魚鱗狀。幼蟲:老熟時長20毫米至23毫米,全身黑褐色,背面有五條深褐色縱帶。蛹:長10毫米至15毫米,棕褐色,腹末尖,具鉤狀臀刺。繭:長8毫米至14毫米,寬4毫米至10毫米,扁橢圓形,土黃色或土褐色。
3、發生規律:此蟲在江蘇地區一年發生2代,代整齊,第二代有少數出現世代重疊現象。7月至8月幼蟲成蟲同時出現。以老熟幼蟲9月中旬后在被害香樟樹根四周松土層內結繭越冬。翌年5月中旬始見成蟲,羽化后成蟲1天至2天后交尾,一周左右產卵。卵多產于葉背。7天至10天后見幼蟲。初孵幼蟲取食卵殼,后群集危害啃食葉肉。二三齡時邊食邊吐絲卷葉結成10厘米至20厘米大小不一的蟲巢。同一巢內蟲齡相差很大。每巢有2頭至20頭幼蟲不等。每巢用葉3片至10片不等,幼蟲深居巢內,巢由絲、蟲糞、枝、葉合成,有絲結成的蟲道,幼蟲在蟲道內棲息。受震時,紛紛吐絲離巢,懸空蕩漾,或墜地逃逸。白天不動,傍晚取食,當巢邊葉片食完后,則另找新葉建巢。9月至10月,幼蟲落地入土結繭越冬。
4、防治方法:①幼蟲活動期(7月上旬至9月上中旬)傍晚噴1000至1200倍液9 0%的敵百蟲,或50%的馬拉硫磷,或80%敵敵畏進行防治。②人工摘除蟲巢,集中燒毀。③利用成蟲趨光性用黑光燈誘殺成蟲。④冬季結合施肥深翻樹冠下土壤,紅蠟介角蠟介凍死土中越冬結繭幼蟲。⑤幼蟲初期噴灑滅蛾靈(Bt)500至800倍液。⑥利用和保護天敵。在5月至6月上中旬,不噴藥,利用冬春挖出的蟲繭放沙籠內收集甲腹繭蜂,并適時將天敵放回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