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穗期管理要抓好“四點”
玉米的整個生長發育過程分為苗期、拔節孕穗期、花粒期。其中拔節孕穗期管理的好壞對玉米的產量影響較大。拔節孕穗期的中心任務是協調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適當控制莖葉徒長,促進植株葉壯、穗大、粒多能有效提高玉米的產量。其技術措施為:
一是穗期灌溉。玉米進入拔節孕穗期即大喇叭口期對水分敏感,防止“卡脖旱”。玉米生長中后期植株需水量大,缺水則受精不良,葉片早衰,光合作用和養分運輸能力下降,敗育粒增加,粒重下降。在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70%時,要及時澆水,避免干旱造成減產。如果遇暴雨積水要及時排澇,特別是在灌漿期間,更要注意防洪排澇。
二是化控防倒。當玉米葉片長到9-12片葉時,用玉米矮豐噴施以防治玉米徒長及控制玉米株高。
三是追施穗肥。在拔節至孕穗末期施攻穗肥,施肥時期一般在10-12葉期(即大喇叭口期),可以植株生長,促進果穗發育、促進小花分化,提高結實粒數。應以氮肥為主,畝施尿素25-30公斤。
四是防治病蟲害。選用百菌清、農用鏈霉素等藥劑噴霧防治頂腐病和細菌性莖腐病。防治大、小斑病可用退菌特可濕性粉劑、百菌清可濕性粉劑對水噴霧,每隔7天噴1次,連續噴2至3次。防治玉米螟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可溶性辛硫磷、毒死蜱或Bt等顆粒劑加細土拌成的毒土撒入玉米心葉內。
如何防止玉米“旺長”?
玉米控旺劑的施用時期是玉米6~10葉期,即玉米“尺把高”至玉米“膝蓋高”,這個時期是玉米的拔節初期,施藥后可使玉米莖增粗,節間縮短,穗位高度降低,“霸王根”層數、條數增加,既可有效防止玉米倒伏,又可促進營養物質向穗部運轉,減少空棵、禿尖。
玉米不足6葉期施用控旺劑,由于控制過早,造成玉米身稈不旺、莖稈過低。玉米控旺劑施用過遲,葉片數超過12片,玉米已過拔節期,會造成以下問題:1.對玉米造成不正確的縮節現象。本來應當使基部1~3節間縮短,現在反而造成中部4~5節間比基部1~3節間縮短,不但不能有效防止玉米倒伏,還導致玉米生長不良,后期造成玉米減產;2.影響玉米雄穗分化。拔節后玉米雄穗即開始分化,如果此時控制玉米生長,就會影響玉米雄穗分化,導致玉米天纓花粉量少,進而影響玉米授粉,影響玉米產量。
怎樣防治玉米粘蟲?
玉米粘蟲的化學防治主要是利用化學藥劑對成蟲及幼蟲進行殺滅的辦法,這是一種比較有效而又防治效果好的辦法,但要注意藥劑的選擇,同時要注意用法和用量,盡可能減少污染,特別是在夏季,正值高溫而又多雨季節,在用藥時要盡可能注意防治農藥中毒,做到用藥?梢赃x用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20馬。氰乳油1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9(高粱禁用)進行噴霧防治。
玉米大斑病如何防治?
玉米大斑病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也為害葉鞘和苞葉。由植株下部葉片開始發病,向上擴展。病斑長梭形,灰褐色或黃褐色,長5~10厘米,寬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或幾個病斑連接成大型不規則的枯斑,嚴重時葉片枯焦。多雨潮濕天氣,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層(即病原孢子)。此外,還有一種發生在抗病品種上的病斑,沿葉脈擴展,表現為褐色壞死條紋,周圍有黃色或淡褐色褪綠圈,不產生或極少產生孢子。
多雨多霧或連續陰雨天氣,則易導致大斑病害迅速擴展蔓延。在15℃,相對濕度小于60%,持續7天以上,病害的發展將受到抑制。玉米播種過晚、出穗后氮肥不足、玉米連作均有利于病害的發展流行。一般年份可造成減產5%左右,嚴重發生年份,感病品種的損失高達20%以上。
防治措施: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應采取選用抗、耐病品種,加強栽培管理,重點施藥保護等綜合措施。
一是栽培管理措施。
(1)選用抗、耐大斑病的玉米雜交種。
(2)實行輪作、倒茬制度,避免玉米連作,秋季深翻土壤,病殘株,消源;開春后及早處理完作燃料用的玉米秸稈,可兼治玉米螟;病殘體作堆肥要充分腐熟,不要在玉米地施用秸稈肥。
(3)改善栽培技術,增強玉米抗病性。與花生、馬鈴薯等套種或寬窄行種植可減輕發;合理灌溉,洼地注意田間排水。
二是藥劑防治。
在玉米抽雄前后開始噴藥?蛇x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等500倍液噴霧,每畝用藥液50-75千克。隔7-10天噴藥1次,共防治2-3次。
玉米頂腐病的防治:
1.選育抗病品種。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在生產上,種植抗病品種能夠控制頂腐病的發生。
2.藥劑防治?蛇x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混用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對水噴霧。
3.剪葉促穗。對玉米心葉已扭曲腐爛的較重病株,在藥劑防治同時,可用剪刀剪去包裹雄穗以上的葉片,以利于雄穗的正常吐穗,并將剪下的病葉帶出田外深埋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