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是中指比較重要的藥材,經濟價值非常高,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白芨的生態環境及種植效益分析。
白芨的生態環境及種植效益分析:
白芨屬共有6個種,產于我國有4種,分別是白芨、小白芨、黃花白芨和華白芨。白芨在我國分布較廣,各省均有栽培。湖南、貴州、四川、湖北、陜西、安徽、河南、云南、廣西、浙江等省區均產。白芨野生于海拔500~1500m的山坡、溝谷、溪邊及疏林下,忌陽光直射。喜生于較陰涼濕潤且排水性良好的腐殖土及肥沃的砂質壤土。
一、白芨的生長習性
白芨喜溫暖、陰涼和較陰濕的環境,不耐寒。常常野生在丘陵和低山地區的溪河兩岸、山坡草叢中及疏林下。故應選擇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腐殖質壤土栽培,要求栽培在陰坡或較陰濕的地塊。
二、白芨的整地與施肥
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以及陰濕的地塊種植。前一季作物收獲后,翻耕土壤20公分以上,每畝施入腐熟廄肥或堆肥1500-2000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然后作畦,等待播種。
三、白芨的播種
白芨采用地下塊莖繁殖。播種期分秋播和春播。秋播在封凍之前,春播在清明前后。南方宜秋播,可在秋季采挖白芨時選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白芨塊莖,切成小塊,每塊有芽眼1—2個,稍涼,使傷口愈合后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
北方宜春播,將貯藏的白芨種塊,于播種時取出,切塊,待傷口愈合后播種。行株距30×20厘米。澆水保墑,以利成活。
四、白芨的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白芨植株矮小,壓不住雜草,故要注意中耕除草,一般每年4次。次在3-4月出苗后;第二次在6月生長旺盛時,因此時雜草生長快,白芨幼苗又矮小,要及時出盡雜草,避免草荒;第三次在8-9月;第四次結合收獲間作的作物淺鋤廂面,鏟除雜草。每次中耕都要淺鋤,以免傷芽傷根。
2、水分管理
白芨喜陰濕環境,栽培地要經常保持濕潤,遇天氣干旱及時澆水。7-9月干旱時,早晚各澆一次水。白芨又怕澇,雨季或每次大雨后及時疏溝排除多余的積水,避免爛根。
3、追肥
白芨喜肥,應結合中耕除草,每年追肥3-4次。次在3-4月齊苗后,每畝施硫酸銨4-5公斤,兌腐熟清淡糞水施用;第二次在5-6月生長旺盛期,每畝施過磷酸鈣30-40公斤,拌充分漚熟后的堆肥,撒施在廂面上,中耕混入土中;第三次在8-9月,每畝施入腐熟人畜糞水拌土雜肥2000-2500公斤。
4、與其他作物間作
白芨植株矮小,生長慢,栽培年限較長,可在頭兩年在行間間種短期作物,如蘿卜、青菜等,以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益。
所謂間作就是指在同一塊田地中在同一生長季節內,分行或分帶相間種植兩種以上作物的種植方式。比如在玉米、高粱地里,可在其株、行壟上間作穿心蓮、菘藍、補骨脂、半夏等。
5、病蟲害防治
目前,在白芨種植上未發現病害,只發現主要的蟲害是地下害蟲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以幼蟲咬食或咬斷白及幼苗及嫩芽,造成缺窩斷行,影響白芨產量。一年發生3~4代,以幼蟲和蛹越冬。3~4月為成蟲發蛾盛期。4~5月為代幼蟲為害重時期。以后為害逐漸減輕。
防治方法:
①在越冬代成蟲盛發期采用燈光或糖醋液誘殺成蟲。
②為害嚴重的地塊,可采取人工捕捉。
③用90%晶體敵百蟲0.5千克,加水2.5~5千克,拌蔬菜葉或鮮草50千克制成毒餌,每畝用毒餌10公因子進行誘殺幼蟲。
④用80%敵百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
白芨采收
白芨采收加工一般在種后第四年的秋末,當其莖葉枯黃采挖,此時地下塊莖已長成12~18個,已相當擁擠,過晚采收會導致生長不良。采挖時宜用平鏟將假鱗莖連土挖起,然后清洗泥土,剝去粗皮,投入沸水中燙(或蒸)3~5min,至內無白心時取出,待冷卻后去掉須根,曬至半干,除去外皮。
投入沸水中蒸煮可能因為含黏液質等成分較多,直接難于干燥,加熱后容易干燥,且比較透亮美觀。李道濟報道白及是1年長1個塊莖,若為多年生的白及塊莖以3個為,超過3個以后的塊莖加工后粉性低、色澤差。
白芨種植效益
白芨種植成本=地租費+田間管理費(人工和機械)+農藥、肥料費+種苗成本。
目前,種植戶多數以種苗生長3年采收(種苗培育1年,實為4年),種植1畝(1畝=666.67m2)白及,3年成本約27800元(地租費用約1800元,種苗成本約1000元,第1年田間管理費與農藥肥料費約8000元,第2、3年田間管理費與農藥肥料費年均約3000元)。若按第4年采收,種植成本比第3年采收僅多出2200元(增加地租費及田間管理費、農藥肥料費)。
白芨常為分株繁殖,按芽頭3倍增長推算,如苗期時白芨芽頭為2個,生長1年后,白芨地下塊莖約6個,第二年,地下塊莖約18個(實際約為8~12個),第三年,地下塊莖約54個(實際約為18~28個),白及種植四年后,白及地下塊莖能達162個(實際約為34~50個)。由于地下部分會過于擁擠,影響塊莖生長發育,使得種植4年后白芨地下塊莖已趨于飽和,因此我們認為種植第4年(種苗培育1年,實為5年)為采收期。按4年種植成本來推算,當白及畝產量(鮮重)為1000kg時,成本價為30元·kg-1;畝產量為2000kg時,成本價為15元·kg-1;畝產量為3000kg時,成本價為10元kg-1;畝產量為4000kg時,成本價為7.5元kg-1。通過初加工,平均4~5kg白及鮮品能得1kg白芨干品,從目前白及產量規模計算,當白芨鮮品畝產量在3000~5000kg時,能獲得干品600~800kg,此時白芨干品成本能控制在30~50元·kg,利潤非常可觀。
目前白芨價格的虛高,主要是由于野生資源匱乏,人工栽培技術尚不成熟引起;從目前白芨種植情況來看,隨著白及規模化人工繁殖與培育技術的提高,價格將會理性下降。
據調查了解,當前市場上一般的白芨種苗價格為1~1.5元/株,較好的白芨種苗價格甚至在2元/株以上,因此白芨種苗的高價格也成為制約白芨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但隨著白芨人工繁殖的規模化和培育新技術的發展,未來預計白芨種苗會降至0.1~0.3元/株(甚至更低),1畝地的白芨種苗成本約下降10000元,即每畝地白芨種苗成本費1000~2000元。按上述白芨種植效益分析,理論上白芨干品的極限成本可控制在20~30元·kg,可實現白芨種植化收益。
白芨的生態環境及種植效益分析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了,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幫助,祝大家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