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大田經濟作物,也有些地區把甘薯作為主食進行食用。在甘薯種植過程中,黑星病的出現導致甘薯產量嚴重下降,那么甘薯黑星病應該怎么辦呢?本文將為大家介紹甘薯黑星病的藥劑防治措施。
〔病害診斷〕為害葉片,葉柄和莖蔓。葉片發病,初時產生水漬狀褐色斑點,擴展后病斑圓形、橢圓形,大小3-5毫米,褐色。后期病斑中心灰褐色,周圍褐色,再外層為淡褐色,與健全部交界處為黑褐色,形成濃淡交替的同心輪紋。病重時,病斑匯合,致使葉片變黃以至脫落。葉柄及莖蔓上病斑梭形、橢圓形,褐色至黑褐色,稍凹陷。發生重時,病斑包圍葉柄,致使連接的葉片變黃干枯。濕度大時,病斑上生淡黑色霉狀物。致病菌為甘薯鏈孢霉。病菌分生孢子梗單生或2-3根束生,褐色,色澤均一,基部細胞稍大,不分枝,正直或微彎,無膝狀節,具1-4個隔膜。分生孢子單生,倒棍棒形,淡褐色,具5-12個橫隔膜,0-3個縱隔膜,隔膜處有縊縮,嘴喙稍長至長,不分枝,色淡,具0-3個隔膜。
〔發病規律〕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病殘體上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著在種薯上在窖內越冬。帶菌種薯育苗可使幼苗發病,并病苗可作遠距離傳播。田間發病后,病部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病害潛育期3-7天,再侵染頻繁,溫濕度條件適宜病害發展很快。病害較喜溫濕條件,發病適溫24-25℃,多雨、重霧、露大發病重。土質瘠薄、耕層淺、肥水不足病情重。
〔防治措施〕(1)種薯消毒,可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浸泡5分鐘。(2)翻耕土壤,施足糞肥。適時追肥、灌水,使植株生長旺盛。(3)注意田間衛生,發病初期摘除初始病葉,收獲后田間病殘,并深翻土壤。(4)藥劑防治。應及早噴布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80%大生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80%噴克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或1:1:200波爾多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