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蔬菜,辛辣爽口,消毒殺菌,深受人們喜愛。在大蒜種植過程中,菌核病的出現導致大蒜嚴重減產,本文將為大家介紹大蒜菌核病發生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一、影響病害發生的因素
1.溫度、濕度。該病菌喜低溫高濕,一般溫度在15℃-20℃、相對濕度在85%以上,有利于菌核的萌發和菌絲的生長、侵入。由于采用地膜覆蓋,膜下長期保持高溫狀態(相對于濕度大于80%),有利于菌核病的發生,這也是導致我縣此病逐年加重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本地,播種早的年份或地塊,冬前就能發病,如1996年10月份,平均氣溫15.6℃,接近常年,而11月上旬平均氣溫分別比常年同期偏低1.45℃和1.23℃,11月26日定點觀察地塊才查到病株;而1997年10月份平均氣溫比常年偏高1.75℃,11月上旬偏高0.85℃,11月19日定點地塊就發現病株。多數菌核年后萌發,當2月下旬至3月上旬平均氣溫通過6℃時,土壤中菌核就陸續產生子束盤,4月上旬氣溫上升到13℃-14℃時,形成個侵染高峰。春季陰雨天氣多常加重病情發展。
2.輪作、連作。連作地由于菌核落在土中,連年積累,因而發病較重,輪作能減少田間菌源的積累,特別是與小麥輪作,由于大蒜菌核病病菌不能侵染小麥,菌核萌發后沒有適生環境,不能完成侵染循環,因而能降低發病程度。試驗表明,隔5年輪作1年小麥的老蒜地平均病株率比連作6年的老蒜地低18.6%,病指少11.1。
3.覆膜方式。1997年我們選擇一常年重發地塊進行的試驗證明,以覆膜蒜地發病重,秋季覆膜春季4月15日揭膜蒜地次之,露地蒜發病輕。但測產表明,春季揭膜蒜和露地蒜分別比覆膜蒜畝產低7.8%和25%,揭膜蒜地對產量的影響超過了病害的為害損失,因而不能把揭膜作為一項防治措施。
4.地勢。地勢低洼、排水不良以及靠近河道的下潮地塊發病較重。
二、綜合防治措施
1.輪作倒茬。種2-3年大蒜輪作1年小麥,長連作不要超過5年。
2.選取健康無病的大蒜留種。
3.收獲進及時大蒜病株殘體,帶出田外深埋。
4.適時播種,合理密植,施足底肥,做到有機肥、氮、磷、鉀肥合理配比,一般底肥施有機肥5000kg以上,優質大蒜復混肥150kg。種植密度控制在每畝23000-24000株。
5.秋種時選用50%多菌靈粉劑或70%甲基硫菌靈粉劑,按種子量的0.3%對水適量均勻噴布種子,悶種5小時,晾干后播種。
6.春季發病初盛時,一般在3月下旬,用50%速克靈粉劑1500倍液,或50%多菌靈粉劑500倍噴霧防治,施藥時重噴莖基部,隔7-10d噴1次,連續防治2-3次。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為了讓廣大農藥肥料行業用戶能夠更好的學習、交流、研討、創新和發展,火爆農化招商網創建了一系列QQ交流群,希望廣大用戶誠信合作,財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