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年來水稻的施肥量越來越大,產量增長卻不成正比,還常常發生些沒見過的生理病害如黃葉、矮縮等,是何道理?
答: 土壤是個復雜的系統,它由水、肥、氣、熱、土、微生物、動植物等因素構成,相互作用,共同影響。自有了化肥使用以來,農民就大量使用化學肥料,輕視有機 肥,而且光從作物的表面長勢要求,偏施肥料,造成土壤中有機質(腐植酸)日益嚴重缺乏、土壤酸化、有益微生物種群減少、土壤中各養分不均衡、中微量元素供 給不足、土壤的自我修復和解毒能力下降、土地變瘦、耕層變淺薄、保水保肥能力變差,從而影響到作物的正常生長,出現各種病害、作物品質下降、產量徘徊不 前。
2、如何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的優良耕作性能(如提高肥力水平、保水保肥能力、節本增產提質、改善田間生態環境等)?
答: 農業機械化的應用,使土壤免耕、少耕的機率增加,土地耕作層因沉積逐年變淺,農家肥和綠肥的投入不足,使得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低,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有益微 生物和動植物(天敵等)種群趨少、土壤的自我修復和解害能力差、保水保肥性差、土壤養分易流失或固定得不到充分利用。要想改變這一現狀,不能急功近利,幻 想一次成功,得持之以衡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A、利用冬季深耕凍曬垡,把深層的土壤翻耕到表面,通過冬天的冰凍和日曬,將土壤風化、熟化,加深土壤的耕 層。B、冬季種植綠肥如紫云英、肥田油菜和肥田蘿卜,在春季翻耕漚熟,以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有益微生物種群數量。C、推廣秸稈還田,將上茬作物秸稈碎 斷,利用機械翻耕,添加生物腐熟劑加速腐熟。
3、水稻應該如何合理施肥?
答: 水稻對氮、磷、鉀的需求比例大致為2:1:2。南方的土壤中磷比較豐富,鉀則顯不足,微肥中以缺鋅為常見,近年來的水稻穎花退化比較多見了,除和土壤有機 質下降,孕穗期高溫缺水外,還和土壤中硼和鈣素有關,個別淺沙田還存在因淋溶流失而缺鎂黃葉,如何合理施用化肥,則要依據土壤不同、水稻不同生育期、天氣 因素區別對待。A、首先復合肥選擇上根據水稻需肥比例宜選用氮、磷、鉀為16:9:20的配比肥更為合適劃算。B、畝用量依土壤肥力水平和質地不同而各 異,淺沙田因保水保肥力差,應增加30%-40%復合肥用量并少施多次施,以免流失過大影響利用率及后期出現脫肥早衰;耕層深厚,保水保肥性好的肥田,則 可減少肥料的投入量和施用次數,多可以集中施肥。C、依土壤不同補充施用中微肥,如鎂、鋅、硼。 D 、依據水稻需肥規率在不同需肥敏感期施用肥料,以***大限度利用發揮好肥料的作用,如磷肥宜做底肥用,分蘗期進入***個需肥高峰,以氮肥促蘗為主;封行后進 入幼穗分化,水稻進入二次需肥高峰,這期以鉀的需求***大,故鉀肥宜在此時施用,鑒于鉀肥的流動性大,對保水保肥性差的田塊此期鉀肥不應一次施下,應在即將 封行時---封行時用60%的鉀肥,在拔節孕穗時用40%的鉀肥,同時為防后期早衰,還應配施持效長的復合肥。建議施肥方法:底肥推薦用氮、磷、鉀配比為 16:9:20的復合肥40-50斤+顆粒鋅肥1000克/畝,栽后5-7天畝用尿素20斤+顆粒硼肥400-500克/畝,保水保肥差的沙田則還應畝加 復合肥10斤/畝,有歷年缺鎂黃葉田則需畝加施含鎂38%的氫氧化鎂顆粒肥6-10斤,以預防分蘗盛期出現缺鎂黃葉癥。水稻即將封行時畝用復合肥10斤+ 氯化鉀15斤作促苞肥,拔節孕穗時畝用氯化鉀8-10斤+適量復合肥(沙田)或看苗酌施尿素(保肥好的田)作穗肥。封行后---勾頭灌漿期結合防病治蟲用 藥時噴施硼肥和磷酸二氫鉀2-3次,如能與蕓苔素、細胞分裂素混用,則效果更佳,能明顯增加水稻產量。
4、如何提高水稻有效穗來增產?
答: 水稻畝產量由畝有效穗數(受移栽時的基本苗和以后的有效分蘗數決定)、每穗實粒數(結實率)、千粒重(受品種本身和后天灌漿飽滿度決定)構成,所以提高有 效穗數、結實率、千粒重都能不同程度的增產,要是這幾個方面都重視起來,增產更為顯著。以提高有效穗數為例,其在生產中的措施主要有:A、增加畝用種量和 培育壯秧,可以加大移栽時的基本苗,提高成穗及成大穗。B、早追足分蘗肥,促分蘗提早而成穗。C、及時曬田控苗,水稻在栽后15-20天內的分蘗大多為有 效穗,故在栽后20-25天(依水稻品種生育期而異)應及時曬田,減少無效分蘗及不必要的養分消耗,促養分集中供應有效分蘗,促成大穗。D、合理使用細胞 分裂素,促進分化發育,提高成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