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吸漿蟲有什么生活習性?
發布時間:2014/3/22 13:35:17 瀏覽次數:1508次 文章來源:小麥吸漿蟲
小麥吸漿蟲分為麥紅吸漿蟲和麥黃吸漿蟲,其中,麥紅吸漿蟲年生1代或多年完成一代,以末齡幼蟲在土壤中結圓繭越夏或越冬。翌年當地下10cm處地溫高于10℃時,小麥進入拔節階段,越冬幼蟲破繭上升到表土層,10cm地溫達到15℃左右,小麥孕穗時,再結繭化蛹,蛹期8~10天;10cm地溫20℃上下,小麥開始抽穗,小麥吸漿蟲開始羽化出土,當天交配后把卵產在未揚花的麥穗上,各地成蟲羽化期與小麥進入抽穗期一致。該蟲畏光,中午多潛伏在麥株下部叢間,多在早、晚活動,卵多聚產在護穎與外穎、穗軸與小穗柄等處,每雌產卵60~70粒,成蟲壽命約30多天,卵期5~7天,初孵幼蟲從內外穎縫隙處鉆入麥殼中,附在子房或剛灌漿的麥粒上為害15~20天,經2次蛻皮,幼蟲短縮變硬,開始在麥殼里蟄伏,抵御干熱天氣,這時小麥已進入蠟熟期。遇有濕度大或雨露時,蘇醒后再蛻一層皮爬出穎外,彈落在地上,從土縫中鉆入1ocm處結繭越夏或越冬。該蟲有多年休眠習性,遇有春旱年份有的不能破繭化蛹,有的已破繭,又能重新結繭再次休眠,休眠期有的可長達12年。 兩種吸漿蟲基本上都是一年發生一代,以成長幼蟲在土中結繭越夏和越冬,翌年春季小麥拔節前后,有足夠的雨水時越冬幼蟲開始移向土表,小麥孕穗期,幼蟲逐漸化蛹,小麥抽穗期成蟲盛發,并產卵于麥穗上。
麥黃吸漿蟲年生1代,成蟲發生較麥紅吸漿蟲稍早,雌蟲把卵產在初抽出的麥穗上內、外穎之間,幼蟲孵化后為害花器,以后吸食灌漿的麥粒,老熟幼蟲離開麥穗時間早,在土壤中耐濕、耐旱能力低于麥紅吸漿蟲。其他習性與麥紅吸漿蟲近似。吸漿蟲發生與雨水、濕度關系密切,春季3~4月間雨水充足,利于越冬幼蟲破繭上升土表、化蛹、羽化、產卵及孵化。此外麥穗穎殼堅硬、扣和緊、種皮厚、籽粒灌漿迅速的品種受害輕。抽穗整齊,抽穗期與吸漿蟲成蟲發生盛期錯開的品種,成蟲產卵少或不產卵,可逃避其為害。主要天敵有寬腹姬小蜂、光腹黑蜂、螞蟻、蜘蛛等。
在走訪調查中,筆者的感觸是大部分村民對吸漿蟲的“麻痹大意”:有的說“俺村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吸漿蟲,俺也從來沒有見過那東西,大家都不防治,俺也沒花那冤枉錢”;更有一部分村民說是品種原因,說“換一換品種就沒事啦!”不重視、不防治甚至不知道的現象較為普遍(注:小穗緊密、穎殼厚而堅硬又合得緊或抽穗整齊迅速的品種雖然相對受害較輕,但提醒大家不要盲目地過分依賴于品種的抗性)。對此,筆者特將小麥吸漿蟲的識別、發生特點、防治方法簡介于后,建議廣大農民朋友嚴防2006年的吸漿蟲發生危害。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