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的發生情況
發布時間:2014/4/9 16:24:30 瀏覽次數:1227次 文章來源:玉米螟
玉米螟的發生代數隨緯度而有顯著的差異:在中國,北緯45°以北1代,45°-40°2代,40°-30°3代,30°-25°4代,25°-20°5-6代。海拔越高,發生代數越少。
在四川省一年發生2-4代,溫度高、海拔低,發生代數較多。通常以老熟幼蟲在玉米莖稈、穗軸內或高粱、向日葵的秸稈中越冬,次年4~5月化蛹,蛹經過10天左右羽化。成蟲夜間活動,飛翔力強,有趨光性,壽命5~10天,喜歡在離地50厘米以上、生長較茂盛的玉米葉背面中脈兩側產卵,一個雌蛾可產卵350~700粒,卵期3~5天。幼蟲孵出后,先聚集在一起,然后在植株幼嫩部分爬行,開始危害。初孵幼蟲,能吐絲下垂,借風力飄遷鄰株,形成轉株危害。幼蟲多為五齡,三齡前主要集中在幼嫩心葉、雄穗、苞葉和花絲上活動取食,被害心葉展開后,即呈現許多橫排小孔;四齡以后,大部分鉆入莖稈。玉米螟的危害,主要是因為葉片被幼蟲咬食后,會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斷,影響授粉;苞葉、花絲被蛀食,會造成缺粒和秕粒;莖稈、穗柄、穗軸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壞植株內水分、養分的輸送,使莖稈倒折率增加,籽粒產量下降。玉米螟適合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發育,冬季氣溫較高,天敵寄生量少,有利于玉米螟的繁殖,危害較重;卵期干旱,玉米葉片卷曲,卵塊易從葉背面脫落而死亡,危害也較輕。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