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穗頸瘟如何防治
發布時間:2015/1/29 9:21:30 瀏覽次數:3012次 文章來源:水稻穗頸瘟
水稻穗頸瘟主要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谷和病稻草上越冬,成為次年初侵染源。干燥時分生孢子可存活半年至1年,病組織內的菌絲體可存活1年以上;潮濕時經2-3個月便死亡。導致水稻穗頸瘟發生的原因,首先是要有充足的菌源,但主要的因素是抽穗揚花期的氣候條件。如果抽穗揚花期降雨多、濕度大,氣溫降低到20℃以下,并持續1周左右,病菌就容易侵入引起發病。目前生產上應用的水稻品種對穗頸瘟的抗性都不是很高,但選用對穗頸瘟抗性相對較好的品種有利于減輕穗頸瘟的發生。
防治穗頸瘟重要的措施是在水稻破口抽穗期用藥預防。通常穗期發病的菌源主要來自葉瘟,所以應控制葉瘟大流行。在葉瘟發生初期及早施藥控制發病中心,并對周圍稻株或稻田施藥保護,以后根據病情發展及天氣變化決定繼續施藥次數。一般可隔3-5天施用一次,共施1-2次。播種前用咪酰胺等藥進行種子處理,能殺滅種子攜帶的稻瘟病菌。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