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2/2 9:25:42 瀏覽次數:2113次 文章來源:玉米病毒病
玉米病毒病被稱為“玉米癌癥”,是當今國內外難以攻克的“絕癥”之一。在我國,病毒病的種類主要有粗縮病和矮花葉病兩種,在大多數玉米主產區兩病混合發生。
1.壓縮感病品種,加強種子處理。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大田要因地制宜逐步壓縮感病品種的種植面積,推廣抗病耐病品種。二是嚴把藥劑拌種關,推廣種子包衣劑,大力提倡呋喃丹種子包衣和吡蟲啉等藥劑拌種,在重病地區實施種子統供、統一配方、統一拌種包衣,早期防治傳毒昆蟲。三是對親本田和制種田通過除草除蟲等措施減少病情,盡可能在無病毒病發生的地區制種,壓低種子帶毒率。
2.注重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性。,提倡覆膜栽培,在夏玉米矮花葉病常發區要適時進行早播,保玉米齊苗壯苗,提高苗期抗病性,結合盡早定苗,拔除病株,消除田間病源。第二,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田除草,減少傳毒昆蟲棲息繁衍場所。第三,加強健身栽培,合理調節水肥,噴施生長調節劑和葉面微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3.進行藥劑防治,盡早除蟲防病。苗期根據預測預報對灰飛虱和蚜蟲要盡早進行藥劑防治,具體可采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0--5000倍液或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均勻噴霧,對溝邊、道旁和雜草多的地塊要重點防治,注意防治套作、間作玉米田,減少傳毒昆蟲的為害;對已經感病的玉米,可在早期使用抗病毒病制劑,如病毒A,寧南霉素等進行噴霧,對病情的控制和有一定的效果。
針對一些疑難問題,開展協作研究。目前,玉米病毒病的致病機制、毒源種類和株系以及病害的流行消長規律等都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品種抗病性的篩選鑒定和抗病品種的選育工作也應深入開展,各科研和推廣部門應把研究和調查、監測有機地結合起來,尋找有效的監測預測方法和防治技術手段,盡快使病毒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