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餅病的發病癥狀和防治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18/8/15 9:01:11 瀏覽次數:1734次 文章來源:茶餅病
茶樹芽葉的重要病害之一,又名葉腫病。分布于四川、云南、貴州、湖南、江西、福建、廣東、浙江、安徽、湖北、廣西、臺灣等省區的山區茶園,尤以云、貴、川三省的山區茶園發病重。印度、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日本等國均有發生。
癥狀
嫩葉上初發病為淡黃色或紅棕色半透明小點,后漸擴大并下陷成淡黃褐色或紫紅色的圓形病斑,直徑為2~10毫米,葉背病斑呈餅狀突起,并生有灰白色粉狀物,病斑變為黑褐色潰瘍狀,偶爾也有在葉正面呈餅狀突起的病斑,葉背面下陷。葉柄及嫩梢被感染后,膨腫并扭曲,嚴重時,病部以上新梢枯死。花蕾及幼果偶爾發病。
病原
外擔子菌學名為ExobasidiumvexansMa-ssee,屬外擔菌目外擔菌科外擔菌屬。病斑背面隆起部分的白色粉狀物為病菌的子實層。擔子圓筒形或棍棒形,單胞、無色,長寬為49~150×3.5~6微米。頂生2~4個小梗,每個小梗上生一個擔孢子。擔孢子腎形,長橢圓形,單胞無色,長寬為9~16×3~6微米,成熟時產生一隔膜,變成雙胞。
侵染規律
以菌絲體潛伏于病葉的活組織中越冬和越夏。翌春或秋季,平均氣溫在15~20℃,相對濕度85%以上時,菌絲開始生長發育產生擔孢子,隨風、雨傳播初侵染,并在水膜的條件下萌發,芽管直接由表皮侵入寄主組織,在細胞間擴展直至病斑背面形成子實層。擔孢子成熟后又飛散傳播進行再次侵染。一個成熟的病斑在24小時內可產生近百萬個擔孢子,病菌寄生性強,當病組織死亡后,其中寄生的菌絲體也隨之死亡。擔孢子壽命短,2~3天后便喪失萌發力,在直射陽光下,0.5~1小時即死亡。病害的潛育期長短也與氣溫、濕度和日照的關系密切。一般日平均氣溫為19.7℃時,為3~4天;15.5~16.3℃,需9~18天。山地茶園在適溫高濕、日照少及連綿陰雨的季節,易發病。西南茶區于7~11月,華東及中南茶區于3~5月和9~10月,廣東海南茶區于9月中旬至翌年2月期間,都常有發生和流行。就茶園本身來說,低洼、陰濕、雜草叢生、采摘過度、偏施氮肥、不適時的臺刈和修剪以及遮蔭過度等,也利于發病。茶樹品種間的抗病性有一定的差異,通常小葉種表現抗病,而大葉種則表現為感病,大葉種中又以葉薄、柔嫩多汁的品種易感病。
防治
加強栽培管理,勤除雜草,適當增施磷、鉀肥,以增強茶樹抗病力。及時采茶,病原,減少病害。發病嚴重茶園冬季可用波美0.3~0.5度石硫合劑封園,早春用0.6~0.7%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發病期間可用0.2~0.5%硫酸銅、0.2%硫酸鎳液,70%甲基硫菌靈1000倍液或100ppm多抗霉素噴施,均可獲得良好效果。在國外,曾用0.15%十三嗎啉藥液抑制病斑上擔孢子的形成,用50ppm的比銹靈藥液可完全抑制擔孢子萌發,用500ppm或1000ppm藥液噴霧,可控制已被感染6~9天的病斑擴展。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