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爪螨oligonychus coffeae(Nietner),又名茶紅蜘蛛,是普洱茶區普遍發生,危害嚴重的害螨之一。多在成熟葉面刺吸葉汁并結細絲網,受害葉片呈現黃色至紅褐色斑,失去光澤,葉面滿布的卵殼、蛻皮如白色塵埃,終使葉片硬脆干枯落葉,嚴重時肉眼觀察像是一片一片被火燒燋的茶園。
咖啡小爪螨形態特征
1、成螨。雌螨寬橢圓形,長0.4-0.5mm,寬約0.28mm,紅色,后半暗紅至紫褐;背隆起,有4縱列白毛。各6-7根,共26根。毛較粗壯,末端尖細,毛長>毛間橫距;須肢端口器頂端方形。雄螨菱形,長[1] 約0.41mm,寬約0.24mm,深紅色;陽具端向腹面直角彎曲,端部漸窄,頂圓鈍。
2、卵。近圓形,徑約0.11mm,紅色,孵化前淡橙。下方扁平,上方有一白細毛。
3、幼螨。橢圓,長約0.2mm,寬0.14mm,鮮紅后轉暗紅,足3對。
4、若蟲。橢圓,暗紅色。***若螨長約0.2mm,寬約0.13mm。第二若螨0.23-0.26mm,寬0.14-0.15mm,足4對。
咖啡小爪螨發生規律
咖啡小爪螨生物學特性
①世代及生活史。在普洱茶區每年發生15-16代,世代重疊,無明顯越冬滯育現象,生長季10-20d,即可完成一代。發育歷期:卵4-8d、幼螨1.5-2.0d,若螨4.0-4.5d,成蟲10-30d,產卵前期約3d。
②生活習性。茶叢上部葉面螨口居多,卵散產于葉正面,具多在葉脈附近及凹陷處。雌螨約產卵40粒乃至百余粒。幼螨即善爬動,雄成螨更活躍,1d內可轉移2-3個枝梢,隨落葉墜地仍可爬回樹上,且能吐絲隨風飄移。冬前常在葉面吐結細絲網匿棲。
咖啡小爪螨環境適應性
①氣候。咖啡小爪螨適于20-30℃,相對濕度49%-94%的條件下孵化發生,高溫干旱,茶樹缺水螨口增加,害情加劇;降水則具沖殺作用,雨季來臨,螨口減少。炎夏螨口僅在茶叢中下部隱蔽處殘存;干旱適溫,螨口又漸回升。
②品種。不同的品種,咖啡小爪螨的發生程度略有差異。田間調查,云抗10號、云抗14號、云抗43號螨口居多,危害嚴重;云瑰、矮豐則少些。一般葉片角質層厚,氣孔密度小的螨量相對較少,反之則多些。
③天敵。主要有瓢蟲、草蛉等捕食性天敵。生態條件好,天敵數量多的茶園對咖啡小爪螨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咖啡小爪螨防治措施
由于咖啡小爪螨體小,繁殖力強,代數多,對藥劑抗性強,給防治增加難度,因此應根據預測預報,進行科學防治。
1、農業防治。冬季進行茶園修剪,清理填埋枝葉和噴施0.5波美度石硫合劑封園消毒處理,降低越冬蟲口基數。
2、分批采摘。由于咖啡小爪螨絕大部分分布在一芽二、三葉上,及時分批采摘可帶走大量成螨、卵、幼螨和若螨。
3、生物防治。在出現"發蟲中心",點片發生時用專業植保隊進行集中重點防治;礦物油綠穎100倍液或植物源殺蟲劑苦參堿300倍液防咖啡小爪螨,防效均達80%以上,且無污染、無農殘,茶葉質量,可選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