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甘藍夜蛾
發布時間:2014/8/8 10:49:22 瀏覽次數:4495次
油菜甘藍夜蛾為害癥狀:
具有群集性、夜出性、暴食性,初孵幼蟲集中在葉背取食,啃食葉肉,使葉片殘留表皮,呈密集的“小天窗”狀。幼蟲稍大后可將葉片吃成孔洞或缺刻,并遷移分散;4齡后白天隱伏在心葉、葉背或植株根部附近表土中,夜間出來取食。
油菜甘藍夜蛾發生規律:
(1)世代。黑龍江每年發生2代,內蒙古、北京、天津等華北地區1年發生2-3代,四川、重慶1年發生3-4代,長江流域每年發生4代。
(2)越冬。以蛹在地邊、田埂、渠邊及圍墻縫隙的土中越冬。
(3)氣候。甘藍夜蛾各個蟲期對溫濕度要求都比較嚴格,平均溫度18-25℃,相對濕度70-80%,適宜于該蟲生長發育。所以甘藍夜蛾常在溫濕度適宜的春秋季發生嚴重。
(4)由于甘藍夜蛾是多食性害蟲,為害作物種類多,食料條件對幼蟲的影響不大,而成蟲需要補充營養才能交尾產卵,因此蜜源植物多,發生嚴重。
油菜甘藍夜蛾形態特征:
(1)成蟲。體長20-25mm,翅展45-50mm。頭部和胸部暗褐色,額兩側有黑紋;腹部灰褐色;前翅褐色,基線和內線呈雙線黑色、波浪形,環形斑的邊緣黑色,中間褐色,腎紋白色,中間有深淺不等的褐色區域,外線黑色、鋸齒形,亞端線黃白色,端線為一列黑點;后翅淡褐色,外緣有一個小黑斑。
(2)卵。半球形,頂部具一棕色乳突,表面具縱脊和橫格,初產時黃白色,漸變成褐色,孵化前變成紫黑色。
(3)幼蟲。共6齡,初孵時體色稍黑,體上有黑毛,體長約2mm;2齡體長約8-9mm,呈綠色;1-2齡幼蟲僅有2對腹足;3齡體長12-13mm,體呈綠黑色,有明顯的黑色氣門線;老熟幼蟲體長40mm左右,頭部黑褐色,胴部腹面淡綠色,背面具綠黃與棕褐兩大色斑,各節背面具倒八字黑色條紋。
(4)蛹。長20mm左右,赤褐色,臀刺較長,深褐色,末端著生兩根長刺,刺從基部到端部逐漸變細,末端膨大呈球形。
油菜甘藍夜蛾生活習性:
(1)成蟲。成蟲白天潛伏在田邊、田埂的雜草間,傍晚出來活動,對黑光燈及糖醋液有較強趨性。成蟲羽化后,喜食油菜及雜草的花蜜補充營養。1-2后天即可交配,2-3天后產卵。成蟲喜歡在高大茂密的作物上產卵。卵多產在葉背,單層成塊。當蜜源植物多、補充營養充足時,產卵量高。每頭雌蟲可產卵4-5塊,約500-1000粒。
(2)幼蟲。初孵幼蟲群集為害,在葉背取食卵殼及葉肉,因前2對腹足尚未長大,故行走如盡蠖。第2、3齡時漸漸分開,4齡以后,白天隱伏在心葉、葉背或寄主根部附近表土中,夜間出來取食。在3齡前食量較小,4齡后食量增大,5-6齡食量,危害烈,常暴食成災。食物缺乏時,可成群遷移。幼蟲老熟后老鉆入土中3mm處做土繭化蛹。
油菜甘藍夜蛾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低齡具有集中取食的習性,結合田間管理,摘除卵塊及初孵幼蟲食害的葉片,可消滅大量的卵塊及初孵幼蟲。田邊雜草,秋季深翻,深埋越冬的蛹,被深埋的蛹第二年不能羽化出土,從而降低長口密度。
(2)物理防治。采用多佳頻振式殺蟲燈或黑光燈誘殺成蟲。此外,還可在成蟲發生期,可設置糖醋酒誘殺盆誘殺成蟲。糖:醋:酒:水以3:4:1:2的比例混合,并加少量敵百蟲,置于田間,誘殺成蟲,可明顯降低田間落卵量和幼蟲密度。
(3)生物防治。在甘藍夜蛾卵期可人工釋放赤眼蜂,每hm290-120個放蜂點,每次釋放30000-45000頭。具體時間根據燈光誘殺甘藍夜和糖醋液誘殺的蛾高峰期確定,在高峰期過后1-3天內開始第1次放蜂,每隔5-7天放1次,共放4次,可使總寄生率達80%以上。
(4)物理防治。初齡期食量小、抗藥性差,并且集中取食,是暴露的,易于用藥防治;3齡以后抗藥性增強,常隱匿為害,不利于防治。因此,防治上應于成蟲盛期后一周、幼蟲3齡前噴藥。藥劑可選用20%除蟲脲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或25%滅幼脲3號懸浮劑2000倍液,或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2500倍液,或10%除盡懸浮劑2000倍液,或Bt乳劑(每克含活孢子100億)500倍液,或甘藍夜蛾核多角體病毒制劑20000pid每微升,每hm2用量750-1500毫升,或40%菊殺乳油2000,或40%菊馬乳油2000,或青蟲菌6號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00倍液,或4.5%高效順反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4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3000倍液,或2.5%天王星4000倍液,或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或21%滅殺斃乳油4000-6000倍液,或20%滅掃利乳油3000倍液噴霧。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