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疫病
發布時間:2014/8/13 10:19:32 瀏覽次數:4409次
棉花疫病為害癥狀:
(1)苗期。苗期發病,根部及莖基部初呈紅褐色條紋狀,后病斑繞莖一周,根及莖基部壞死,引起幼苗枯死。子葉及幼嫩真葉受害,病斑多從葉緣開始發生,初呈暗綠色水漬狀小斑,后逐漸擴大成墨綠色不規則水漬狀病斑。在低溫高濕條件下迅速擴展,可延及頂芽及幼嫩心葉,變黑枯死;在天晴干燥時,葉部病斑呈失水褪綠狀,中央灰褐色,成不規則形枯斑。葉部發病,子葉易脫落。
(2)鈴期。鈴期發病,在棉株中、下部果枝的棉鈴上發生,多雨天氣也能高達上部果枝的棉鈴。病害多從棉鈴苞葉下的果面、鈴縫及鈴尖等部位開始發生。初生淡褐、淡青至青黑色水浸狀病斑,病斑不軟腐,濕度大時病害擴展很快,整個棉鈴變為有光亮的青綠至黑褐色病鈴。多雨潮濕時,棉鈴表面可見一層稀薄白色霜霉狀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發生疫病的棉鈴很快會誘發其他鈴病,使病鈴表面成為紅、黃、灰、黑等不同顏色,掩蓋了疫病的癥狀。尚未發育成熟的青鈴發病,易腐爛或脫落,有的成為僵鈴。疫病發生晚者雖鈴殼變黑,但內部籽棉潔白,及時采摘剝曬或天氣轉晴仍能自然吐絮。
棉花疫病病因:
苧麻疫霉,屬鞭毛菌亞門。
(1)形態。菌絲無色,老熟菌絲有分隔。孢子囊卵圓形或檸檬形,初無色,后黃褐色。游動孢子球形。藏卵器淡黃色,成熟后為黃褐色,球形。雄器附于藏卵器底部,基生。卵孢子球形,滿器或偏于一側。厚垣孢子淡黃至黃褐色,球形,薄壁。
(2)特性。該病菌存在著致病力分化現象。
(3)寄主:棉花、苧麻、構樹、柑桔、楓楊、松樹和桉樹等。
棉花疫病發病條件及傳播途徑:
(1)菌源。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單獨或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作為病害的初侵染來源。病菌在鈴殼中可存活3年以上,且有較強耐水能力。
(2)傳播。當環境條件適合發病時,孢子囊釋放出游動孢子,隨土面的雨水、水流迅速蔓延傳播,從傷口、氣孔或寄主表皮直接侵入。隨著氣溫上升,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夏,至結鈴期又產生孢子囊釋放出游動孢子,隨風雨飛濺到棉鈴上進行侵染。田間可進行多次再侵染。
棉花疫病發生規律:
(1)環境因素。多雨年份棉花疫病即發生嚴重。在溫度15-30℃,相對濕度30%-100%條件下都能發病,適溫度為24-27℃,但多雨高濕是發病的關鍵因素。鈴期多雨,發病重。
(2)栽培因素:地勢低洼,土質黏重,棉田潮濕郁閉,棉株傷口多,果枝節位低,后期偏施氮肥,發病重。
棉花疫病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①清潔田園,實行輪作,以減少初始菌源量。
②深溝高畦加強排水,土面撒施草木灰等,以減濕防寒,培育壯苗。
③加強棉田栽培管理,增強棉田通風、透光能力,降低田間土壤表層濕度,及時去掉空枝、抹贅芽,打老葉;雨后及時開溝排水,中耕松土,合理密植。
④及時病苗和病鈴,帶出田間妥善處理。
⑤減少農事操作對棉苗、棉鈴造成的損傷,及時治蟲防病,減少病菌從傷口侵入的機會。
(2)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噴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可濕性粉250-5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鈴期噴1∶1∶200倍式波爾多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隔10天噴1次,連續2-3次。
棉花疫病發病的爛鈴落入土壤是來年侵染為害的主要來源。一般7月下旬發病,8月中下旬為棉花疫病的發病盛期。多雨年份發病較干旱年份重;田間積水多、氮肥 施用過多、土壤粘重、治蟲不及時的棉田爛鈴較重。 棉花疫病防治方法 1、農業措施 實行間作套種,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深中耕、高培土,排除積水,降低土壤濕度;精細整枝,實行化控;清潔棉田,及時治蟲等。 2、藥劑防治 用70的代森錳...【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