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棉鈴蟲為害癥狀:
幼蟲食害嫩葉成缺刻或孔洞;為害棉蕾后苞葉張開變黃,蕾的下部有蛀孔,不圓整,蕾內無糞便,蕾外有粒狀糞便,蕾苞葉張開變成黃褐色,2-3天后即脫落。青鈴受害時,鈴的基部有蛀孔,孔徑粗大,近圓形,糞便堆積在蛀孔之外,赤褐色,鈴內被食去一室或多室的棉籽和纖維,未吃的纖維和種子呈水漬狀,成爛鈴。
棉花棉鈴蟲發生規律:
(1)發生世代。在我國由北向南年發生3-7代,在遼寧、河北北部、內蒙古、新疆等地1年發生3代,華北4代,長江以南5-6代,華南地區一年發生6-8代,世代重疊。
(2)越冬及蟲源。以蛹在寄主植物根際附近的土中越冬。當氣溫上升至15℃以上時,越冬蛹開始羽化。
(3)發生因素。
①氣候因素。高溫多雨有利于棉鈴蟲的發生,干旱少雨對其發生不利。暴雨對卵的沖刷作用明顯,另外,土壤濕度過高,含水量占40%,或者相對含水量達60%以上時,將顯著影響蛹的存活和成蟲的正常羽化。各地主要發生期及主要為害世代有所不同。長江流域5-6月第1代、第2代是主要為害世代。華北地區6月下旬至7月第2代是主要為害世代。東北南部7月、8月上旬至9月上旬的第2代、第3代是主要為害世代。
②栽培因素。干旱地區灌水及時或水肥條件好、長勢旺盛的棉田,前作是麥類或綠肥的棉田及玉米與棉花鄰作的棉田,均有利于棉鈴蟲發生。
③天敵。天敵種類很多,對卵或幼蟲有一定抑制作用。卵寄生天敵有擬澳洲赤跟蜂、玉米螟赤跟蜂等。寄生幼蟲的天敵有齒唇姬蜂、方室姬蜂、瘦姬蜂、螟鈴絨繭蜂、紅尾寄生蠅等。捕食性天敵有草蛉、螳螂、長腳黃蜂、小花蝽、蜘蛛等。
棉花棉鈴蟲形態特征:
(1)成蟲。頭胸青灰或淡灰褐色。前翅青灰或淡灰褐色,或微菇色,基線為雙線,不清晰,亞基線為雙線,褐色,呈鋸齒形,環紋圓形,有褐邊,中央有一褐點;腎紋有褐邊,中央有一深褐色腎形斑,腎紋前方的前緣脈上有2個褐色紋;中橫線褐色,微呈波浪形,自中室下角內斜至后緣,外橫線為雙線,鋸齒形,向外各齒尖外緣均有白點,亞外緣線鋸齒形,與外橫線之間褐色,呈一明顯寬褐色帶,端區各脈間有小黑點。后翅灰白色或褐色,翅脈深褐色,端區棕褐色,較寬,外緣在肘脈間有淡褐色斑,緣毛灰白色,基部有一褐線,后半部不明顯。腹部背面青灰或淡灰褐色。
(2)卵。半球形,0.44-0.48mm,高大于寬,縱棱達底部,每兩根縱棱間有一根縱棱分2岔或3岔,中部有縱棱26-29根,縱棱間有橫道18-20根。初產時乳白,后黃白色,孵化前深紫色。
(3)幼蟲。多數共6齡,個別5齡或7齡。1齡頭純黑色,前胸背板紅褐色,體表線紋不明顯,臀板淡黑色,三角形。2齡頭黑褐色或褐色;前胸背板褐色,兩側緣各出現1淡色縱紋,體表背面和側面出現淺
色線條,臀板淺灰色,三角形。3齡頭淡褐色,出現大片褐斑和相連斑二點,前胸背扳兩側綠黑色,中間較淡,出現簡單斑點,二縱紋明顯,氣門線乳白色,臀板淡黑褐色,斑紋退化變小。4齡頭淡褐帶白色,有褐色縱斑,小片網紋出現,前胸背板出現白色梅花斑,體表出現黃白色條紋,臀板上斑紋退化成小縱條斑。5齡頭較小,往往有小褐斑,前胸背板白色,斑紋復雜,體側3條線條不清楚,臀板上斑紋消失。6齡頭淡黃色,白色網紋顯著,前胸背板白色,斑紋復雜,體側3條線條清晰,扭曲復雜,臀板上斑紋消失。老熟幼蟲,體色因食物或環境不同變化很大,腹足趾鉤為雙序中帶,兩根前胸側毛連線與前胸氣門下端相切或相交。
大致可分為5個類型:
①體色淡紅,背線、亞背線淡褐色,氣門線白色,毛突黑色。
②體色黃白,背線、亞背線淡綠色,氣門線白色,毛突黃白色。
③體色淡綠,背線、亞背線不明顯,氣門淡黃色,毛突綠色。
④體色綠色,背線、亞背線深綠色,氣門淡黃色,氣門上方有一褐色縱帶。
⑤體黃綠色、暗紫色和黃白色相間,背線黃綠色,亞背線暗紫色夾雜黑褐色,氣門上線和下線白色,氣門線黃白色,毛突黑色。
(4)蛹。紡錘形。初蛹為灰綠色、綠褐色或褐色,復眼淡紅色。近羽化時,呈深褐色,有光澤,復眼褐紅色。腹部第5-7節的背面和腹面具7-8排半圓形刻點,臀棘鉤刺2根,微彎。雌蛹生殖孔位于腹部腹面第8節,與肛門距離較遠,雄蛹生殖孔位于腹部腹面第9節,與肛門距離較近。
棉花棉鈴蟲生活習性:
(1)成蟲。成蟲多在19時至次日凌晨2時羽化,羽化后沿原道爬出土面后展翅。成蟲晝伏夜出,白天躲藏在隱蔽處,黃昏開始活動,在開 花植物間飛翔吸食花蜜,交尾產卵,成蟲有趨光性和趨化性,對新枯萎的楊樹枝葉等有很強的趨性。成蟲羽化后當晚即可交配,2-3天后開始產 卵,每雌終身可產卵1000粒左右,多可達3000余粒。卵散產,喜產于生長茂密、花蕾多的棉花上,產卵部位一般選擇嫩尖、嫩葉等幼嫩部分 。卵發育歷期15℃為6-14天;20℃,5-9天;25℃,4天;30℃,2天。
(2)幼蟲。初孵幼蟲取食卵殼,第2天開始為害生長點和取食嫩葉。2齡后開始蛀食幼蕾。3-4齡幼蟲主要為害蕾和花,引起落蕾。5-6齡進入暴 食期,多為害青鈴、大蕾或花朵。整個幼蟲期可為害10余個蕾、花、鈴,嚴重的蕾鈴脫落一半以上。幼蟲有轉株為害習性,轉移時間多在9時及 傍晚17時左右。3齡要以上幼蟲有自相殘殺習性。老熟幼蟲一般在入土化蛹前數小時停止取食,從棉株上滾落地面,多在落地處尋找疏松干燥的 土壤鉆入。
(3)幼蟲。歷期在25-30℃時,17-22天。老熟幼蟲在3-9cm處的表土層筑土室化蛹。幼蟲發育適溫度為25-28℃,相對濕度75%-90%。蛹發育 歷期20℃時為28天,25℃時18天,28℃時13.6天,30℃時9.6天。
棉花棉鈴蟲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①種植中棉所41、中棉所45號、中棉所29號、中棉所38號、晉棉33、晉棉35、魯棉研15等抗蟲品種。應注意的是,棉鈴蟲也可對抗蟲棉產生抗 性。另外,種植抗蟲棉的棉田,棉蚜、棉盲蝽、棉葉螨等刺吸式口器害蟲易嚴重發生,應予以重視。
②深翻冬灌,減少蟲源。通過深耕,把越冬蛹翻入土層,破壞其蛹室。結合冬灌,降低越冬蛹成活率。
③麥收后及時中耕滅茬,消滅部分一代蛹,降低成蟲羽化率。麥套棉地區,要注意選用小麥和棉花的早熟品種。
④種植玉米、高梁誘集帶。棉田種植誘集作物能較明顯的減少棉鈴蟲在棉花上的落卵量,控制其對棉花的為害。
⑤田間結合整枝及時打頂,摘除邊心及無效花蕾,并攜至田外集中處理。
⑥7-8月結合棉花根外追肥,往棉株上噴1%-2%過磷酸鈣溶液,可減少著卵量。
(2)物理防治。用黑光燈或高壓汞燈誘殺成蟲。安裝300W高壓汞燈15只/公頃,燈下用大容器盛水,水面撒柴油,效果比黑光燈更好。
(3)生物防治。釋放赤眼蜂防治。次放蜂時間要掌握在成蟲始盛期開始1-2天,每1代先后共放3-5次,蜂卵比要掌握在25∶1,放蜂適宜溫 度為25℃,空氣相對濕度為60%-90%。如果溫、濕度過高或過低,要適當加大放蜂量。
(4)藥劑防治。掌握在卵孵盛期至2齡幼蟲時期噴藥防治,以卵孵盛期噴藥效果。每隔7-10天噴一次,共噴-3次。噴藥時,藥液應主要噴 灑在棉株上部嫩葉、以及幼蕾上,須做到四周打透。并注意多種藥劑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以避免或延緩棉鈴蟲抗藥性的產生。提倡噴灑 Bt乳劑(100億活孢子/mm)200-300倍液,或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懸浮劑(20億個多角體病毒/mm)1000倍液。傍晚、雨后或陰天噴灑效果 佳。 此外,還可選用1.8%阿維菌素乳油3000倍液,l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或25%滅幼脲懸浮劑600倍液 ,或10.8%凱撒乳油4000倍液,或44%速凱乳油1500倍液,或42%特力克乳油1000倍液,或35%賽丹乳油500倍液,或40%輝豐1號乳油1000倍液,或 50%來福靈乳油3000倍液,或用2.5%功夫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00倍液,5%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 ,或32.8%保棉丹乳油1000倍液,或30%滅鈴威乳油1500倍液,或40%滅抗鈴乳油1000倍液,或20%滅多威乳油1500倍液,或35%順豐2號乳油1000 倍液,或20%農綠寶乳油1500倍液,或43%辛?氟氯氰乳油1500倍液(對棉鈴蟲卵和幼蟲毒力較高),或25%滅鈴王乳油2000倍液,或26%抗鈴凈 乳油1000倍液,或30%滅鈴靈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康克畏乳油500-600倍液,或2.5保得乳油2000倍液。 棉田盡量不用或少用菊酯類農 藥,防止伏蚜猖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