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羞萎病
發布時間:2014/8/15 9:49:58 瀏覽次數:5438次
大豆羞萎病的病原稱大豆粘隔胞,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盤聚生在大豆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外露。下面我們就來了一下大豆羞萎病。
大豆羞萎病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葉柄和莖。葉片染病沿脈產生褐色細條斑,后變為黑褐色。葉柄染病從上向下變為黑褐色,有的一側縱裂或凹陷,致葉柄扭曲或葉片反轉下垂,基部細縊變黑,造成葉片凋萎。莖部染病主要發生在新梢。豆莢染病從邊緣或莢梗處褐變,扭曲畸形,結實少或病粒瘦小變黑。病部常產生黃白色粉狀顆粒。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盤在病殘體上越冬,也可以菌絲在種子上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
防治方法
(1)目前此病在我國僅局部發生,因此對種子要嚴格檢疫,防止隨種子傳播蔓延。(2)收獲后及時清潔田園,可減少菌源。(3)用種子重量0.4%的40%拌種雙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4)必要時在結莢期噴灑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6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
豆羞萎病的發生與栽培模式、施肥水平、氣候條件、施藥習慣等條件密切相關,為了有效控制大豆羞萎病的危害,遵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應用農業為主和化學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控制病情的蔓延。 基本方法 (1)目前此病在我國僅局部發生,因此對種子要嚴格檢疫,防止隨種子傳播蔓延。 (2)收獲后及時清潔田園,可減少菌源。 (3)與非本科作物3年以上的調茬輪作。大豆地連種多年,嚴...【查看詳情】
大豆羞萎病病菌以分生孢子盤在病殘體上越冬,也可以菌絲在種子上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 (1)苗期害蟲及風災造成的傷口引起發病。如薊馬、蚜蟲、紅蜘蛛、蝽蟓、網目沙潛、根絨粉蚧、地老虎、孢囊線蟲等害蟲對大豆為害的傷口都會成為病害侵染的綠色通道。其他原因導致的傷口都易引起發病,2009年春季干旱少雨,大豆苗期害蟲較重,有助于大豆羞萎病發病。農民反映苗期風剝地發病重,原因是春旱綠地面積少春風大而多...【查看詳情】
大豆羞萎病,是一種針對大豆發作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葉片、葉柄和莖。該病害嚴重時會導致植株枯萎,進而導致大豆減產。該病害可以通過田間管理或藥劑噴灑等方式防治。 葉片染病沿脈產生褐色細條斑,后變為黑褐色。 葉柄染病從上向下變為黑褐色,有的一側縱裂或凹陷,致葉柄扭曲或葉片反轉下垂,基部細縊變黑,造成葉片凋萎。莖部染病主要發生在新梢。 豆莢染病從邊緣或莢梗處褐變,扭曲畸形,結實少或病粒...【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