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莖腐病
發布時間:2014/8/21 9:51:30 瀏覽次數:15319次
玉米莖腐病又稱青枯病。是由多種病原菌單獨或復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莖基腐爛的一類病害,主要由腐霉菌和鐮刀菌侵染引起,在玉米植株上表現的癥狀就有所不同。
發病特點
該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為半知菌亞門真菌禾谷鐮孢(Fusariumgraminearum)、串珠鐮刀菌(F.moniliforme)。該病是土傳病害,且由多種寄生和半寄生性病原菌引起。病原菌在種子上或土壤、肥料中的病殘體上越冬,帶病種子和病殘體是主要初侵染源,從根部傷口侵入。矮稈品種、早熟品種易發病。玉米抽雄期至成熟期高溫、高濕是莖腐病發生流行的重要條件,尤其是雨后驟晴,土壤濕度大,氣溫劇升,往往導致該病暴發成災。適時晚播,保持田間通風透光和良好的土壤透氣性可減輕或延緩發病。
玉米莖腐病是由多種病原菌引起的土傳病害。病原種類較多,發病原因復雜。
病害方法
(1)種子處理:用種子重量4%的5%根保種衣劑拌種,或多菌靈500倍液拌種。
(2)農業防治:用抗莖腐病且表現穩定的自交系做親本培育雜交種,如:冀豐58、沈單7等。同一品種一般春播發病輕,夏播發病重;在同一季節內,播種越早,發病越重。不論是抗病品種還是感病品種,莖腐病的發病率隨植株密度的增加而提高。玉米生育前期施肥時,氮(尿素)、磷(磷酸二氫鉀)、鉀(氯化鉀)之比應為1:4:5。生育后期為1:1:5,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對莖腐病的抗性,其中氯化鉀中的鉀可以提高玉米產量,增加莖高、莖粗和莖稈強度,氯能使植株保持水分和延遲作物成熟,氯化物通過阻止玉米植株過早死亡而減少莖腐,每667平方米氯化鉀用量15千克為宜。雨后及時排除田間積水,同時防止水溫過高、通氣不良而損傷根系,影響根部的呼吸作用,導致發病。輪作病區和谷子、大豆、水稻等作物進行輪作,可有效地控制病情。
(3)藥劑防治:施用生物制劑、生物菌肥或化學藥劑,如用木霉菌拌種、木霉菌穴施配合細菌保重;每667平方米用激抗菌15千克,加水適量或復合細胞分離素200倍稀釋液浸種;每667平方米用生物鉀肥1千克,加適量水拌種。及時防治玉米螟。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