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立枯病
發布時間:2014/8/28 10:13:52 瀏覽次數:14485次
大豆立枯病為害癥狀:
主要為害幼苗。幼苗發病,主根和靠地面的莖基部形成紅褐色略顯凹陷的病斑,局部隘縮,皮層開裂呈潰瘍狀。嚴重時包圍全莖,使基部變褐、縊縮,幼苗折倒死亡。輕病株仍能緩慢生長,但植株矮小,地上部矮黃。
大豆立枯病發病條件:
病原為立枯絲核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1)形態。
①菌絲初無色,后呈褐色,分枝近直角,在分枝處稍縊縮,距分枝不遠處有隔膜,菌絲寬12-14m。老菌絲常呈一連串桶形細胞。
②菌核近球形或無定形,菌核內外均為褐色,表面粗糙,不規則形。
(2)特性。病菌在7-38℃均能生長,以25-29℃適,27℃下生長迅速,4天開始形成菌核,低于11℃或高于37℃則生長緩慢,不形成菌核。酸堿度pH3.4-9.2均能發育,以pH6.8適。
(3)寄主。油菜、白菜、馬鈴薯、棉花、紅麻、黃麻、甜菜、煙草、大豆、花生、茄子等160余種植物。
大豆立枯病傳播途徑:
(1)菌源。病原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絲體和菌核在病殘體上越冬,并可在土壤中營腐生生活,成為第2年初侵染菌源。
(2)傳播。在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下,菌核萌發長出菌絲繼續為害大豆。后病部長出菌絲繼續向四周擴展。此外該病還可通過風雨、灌溉水、肥料或種子傳播蔓延。
大豆立枯病發生規律:
(1)環境因素。當苗期低溫多雨,低洼積水,發病重;高溫高濕、光照不足也易發病。
(2)栽培因素:與其他寄主作物重茬發病重。土質黏重,苗齡過長,田間排水不暢也是加重病害發生的主要原因。
大豆立枯病防治方法:
(1)種子處理:播種前用種子重量的0.3%的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或0.3%的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拌種。
(2)農業防治:與非寄主作物輪作3年以上;合理密植,勤中耕除草,雨后及時排出田間積水,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性;收獲后及時田間遺留的病株殘體,并深翻土地,將散落于地表的菌核及病株殘體深埋土里,可減少菌源,減輕下年發病;冬灌可防止春灌造成土壤過濕,提高地溫,有利出苗,減少立枯病的發生。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