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絲黑穗病
發布時間:2015/4/13 15:37:19 瀏覽次數:5040次
病株矮于健株。發病初期病穗穗苞很緊,下部膨大,旗葉直挺,剝開可見內生白色棒狀物,即烏米。苞葉里的烏米初期小,指狀,逐漸長大,后中部膨大為圓柱狀,較堅硬。烏米在發育進程中,內部組織由白變黑,后開裂,烏米從苞葉內外伸,表面被覆的白膜也破裂開來,露出黑色絲狀物及黑粉,即殘存的花序維管束組織和病原菌冬孢子。葉片染病在葉片上形成紅紫色條狀斑,擴展后呈長梭形條斑,后期條斑中部破裂,病斑上產生黑色孢子堆,孢子量不大。
高粱絲黑穗病-形態特征
冬孢子球形至卵圓形,暗褐色,壁表具小刺,大小10~15×9~13(μm)。初期冬孢子常30多個聚在一起,后形成球形至不規則形的孢子團,大小50~70μm,但緊密,成熟后即散開。孢子堆外初具由菌絲組成的薄膜,后破裂冬孢子散出。冬孢子需經生理后熟才能萌發,在32~35℃,濕潤條件下處理30天,萌發率明顯提高。病菌在人工培養基上能生長。
高粱絲黑穗病-傳播途徑
該病以種子帶菌為主。散落在土壤中的病菌能存活1年,冬孢子深埋土內可存活3年。散落于土壤或糞肥內的冬孢子是主要侵染源。冬孢子萌發后以雙核菌絲侵入高粱幼芽,從種子萌發至芽長1.5cm時,是適侵染期。侵入的菌絲初在生長錐下部組織中,40天后進入內部,60天后進入分化的花芽中。該病是幼苗系統侵染病害。病菌有高粱、玉米兩個寄主專化型。高粱專化型主要侵染高粱,雖能侵染玉米,但發病率不高。玉米專化型只侵染玉米,不能侵染高粱。中國已發現3個生理小種。
高粱絲黑穗病-發病條件
土壤溫度及含水量與發病密切相關。土溫28℃、土壤含水量15%發病率高。春播時,土壤溫度偏低或覆土過厚,幼苗出土緩慢易發病。連作地發病重。
高粱絲黑穗病-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目前生產上抗絲黑穗病的雜交種有:黑雜34、黑雜46、齊雜1號、晉雜5號、忻雜5號、忻雜7號、冀雜1號、遼雜4號、遼飼雜2號等。抗病親本有黑龍14A、7152A、吉農105A等。
(2)大面積輪作與其它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能有效地控制該病發生,是經濟有效的農業防治措施。
(3)秋季深翻可減少菌源,減輕下一年發病。
(4)種子處理
①溫水浸種。用45~55℃溫水浸種5分鐘后接著悶種,待種子萌發后馬上播種,既可保苗又可降低發病率。
②藥劑拌種。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g拌1kg高粱種,防效優異。也可用50%萎銹靈粉劑35g拌5kg種子,拌種后播種。
(5)適時播種,不宜過早。提高播種質量,使幼苗盡快出土,減少病菌從幼芽侵入機會。
(6)拔除病穗,要求在出現灰包并尚未破裂之前進行,集中深埋或燒毀。
高粱絲黑穗病該病以種子帶菌為主。散落在土壤中的病菌能存活1年,冬孢子深埋土內可存活3年。散落于土壤或糞肥內的冬孢子是主要侵染源。 (1)選用抗病品種目前生產上抗絲黑穗病的雜交種有:黑雜34、黑雜46、齊雜1號、晉雜5號、忻雜5號、忻雜7號、冀雜1號、遼雜4號、遼飼雜2號等。抗病親本有黑龍14a、7152a、吉農105a等。 (2)大面積輪作與其它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能有效地控制該病發...【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