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灰霉病
發布時間:2015/5/21 16:49:25 瀏覽次數:6704次
馬鈴薯灰霉病是一種馬鈴薯疾病,可侵染葉片、莖稈,有時為害塊莖。生長后期,葉上癥狀明顯。病斑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發生,呈V字形向內擴展,初時水漬狀,后變青褐色,形狀常不規整,有時斑上出現隱約環紋。受害殘花落到葉片上產生的病斑多近圓形。濕度大時,病斑上形成灰色霉層。后期斑部碎裂、穿孔。
為害癥狀
嚴重時病部沿葉柄擴展,殃及莖稈,產生條狀褪綠斑,病部產生大量灰霉。塊莖偶有受害,收獲前不明顯,貯藏期擴展嚴重。病部組織表面皺縮,皮下萎蔫,變灰黑色,后呈褐色半濕性腐爛,從傷口或芽眼處長出霉層。有時呈干燥性腐爛,凹陷變褐,但深度常不超過1厘米。致病菌為灰葡萄孢霉。病菌菌絲發達,有隔;分生孢子梗長而粗壯,褐色,較直,上部具分枝,分枝上生出小梗,小梗頂端膨大,聚生葡萄穗狀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橢圓至卵形,單胞,無色。后期病菌可產生深褐色、球形或扁粒狀的菌核。
發病規律
病菌越冬場所廣泛。菌核在土壤里,菌絲體及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土表及土內,以及種薯上,均可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染來源。在田間,病菌分生孢子借氣流、雨水、灌溉水、昆蟲和農事活動傳播,由傷口、殘花或枯衰組織侵入,條件適宜,多次進行再侵染,擴展蔓延。病菌發育喜16~20℃的低溫和95%以上的高濕,濕度影響尤為重要。低溫高濕、早春寒、晚秋冷涼時發病重。重茬地、密度過大、冷涼陰雨等病害易于侵染。干燥、陽光充足時病斑擴展受到抑制。增施鉀肥可降低塊莖侵染比率。收獲后塊莖在低溫高濕下貯存,不利于傷口愈合,會加重侵染和腐爛。
形態特征
分生孢子梗多分枝,頂端膨大,產生葡萄穗狀叢生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球形至卵形,單細胞,無色或淺褐色,大小7~10×6.5~10(um);在培養基上易形成菌核,菌核不規則形,黑色,堅硬。刺傷接種,薯塊發病。
防治方法
(1)嚴格挑選種薯,盡量減少傷口。
(2)重病地實行糧薯輪作;高壟栽培,合理密植,減低郁蔽度;春季適當晚播,秋薯適當早收,避開冷涼氣溫;增施鉀肥,提高植株抗性;適當灌水,提高地溫,增強傷愈力;病殘體,減少侵染菌源。
(3)春季適當晚播,秋薯適當早收,避開冷涼氣溫;增施鉀肥,提高植株抗性。
(4)適當灌水,提高地溫,增強傷愈力;病殘體,減少侵染菌源。
(5)預防:在花前8—10天和謝花后分別使用奧-力克霉止50ml兌水30斤進行噴霧。:霉止50ml+大蒜油15ml進行全株均勻噴霧,5天1次,連用2-3次,病情控制后,轉為預防。
(6)75%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或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60%灰霉克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馬鈴薯灰霉病是一種馬鈴薯疾病,受害殘花落到葉片上產生的病斑多近圓形,病部產生大量灰霉,病菌越冬場所廣泛。 預防:在花前8—10天和謝花后分別使用奧-力克霉止50ml兌水30斤進行噴霧。治療:霉止50ml大蒜油15ml進行全株均勻噴霧,5天1次,連用2-3次,病情控制后,轉為預防。 75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或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濕...【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