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蘆褐斑病
發布時間:2015/12/9 10:13:48 瀏覽次數:7112次
西葫蘆褐斑病主要危害葉片,葉片自下而上發病,病斑圓形,中間黃白色,邊緣黃褐色。葉面病斑稍隆起,表面粗糙,葉背面水漬狀,有褪綠暈圈。
西葫蘆褐斑病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西葫蘆褐斑病
英文名稱:SummersquashCercosporaleafspot.
病原中文名稱:瓜類尾孢
病原拉丁學名:CercosporacitrullinaCooke.
病原分類地位:真菌界、半知菌類(無性類)、絲孢綱、絲孢目、暗叢梗孢科、尾孢屬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寄主:西葫蘆、瓠子、葫蘆等
危害部位:葉片
傳播因子:病殘體、氣流、雨水
防治指標:發病初期
西葫蘆褐斑病病害癥狀
該病主要危害葉片,葉片自下而上發病,病斑圓形,中間黃白色,邊緣黃褐色。葉面病斑稍隆起,表面粗糙,葉背面水漬狀,有褪綠暈圈。
西葫蘆褐斑病病原特征
CercosporacitrullinaCooke.稱瓜類尾孢,屬真菌界、半知菌類(無性類)、絲孢綱、絲孢目、暗叢梗孢科、尾孢屬真菌。子座不明顯或無,分生孢子梗多單生,個別3~5根或少于10根束生,欖褐色,具隔1~7個,膝狀節0~2個,節上和頂端具較明顯的孢子痕,梗端顏色漸淺,基部1個細胞大,分生孢子梗大小55~175×3.75~5μm;分生孢子針形至倒棒狀多彎曲,少數短或直,分生孢子無色多隔,基部亞鈍,大小23.75~247.5×2.5~4.5μm。
西葫蘆褐斑病傳播途徑
病菌以分生孢子叢或菌絲體在遺落土中的病殘體上或種子上越冬,翌春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和雨水濺射傳播,引起初侵染。發病后病部又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多次再侵染,致病害逐漸擴展蔓延,濕度高或通風透光不良易發病。
西葫蘆褐斑病發病條件
(1)連作地、前茬病重、土壤存菌多,氮肥施用過多,栽培過密,株、行間郁敝,不通風透光易發病。
(2)種子帶菌、育苗用的營養土帶菌、有機肥沒有充分腐熟或帶菌易發病。
(3)大棚栽培的,往往為了保溫而不放風排濕,引起濕度過大通風不良的易發病。
(4)地勢低洼積水、排水不良、土壤含水量大易發病,高溫、高濕、多雨、日照不足易發病;早春溫暖多雨或夏天連陰雨后驟晴,氣溫迅速升高時易發病;連續三天大雨或暴雨易發;秋季多雨、多霧、重露、日照不足或寒流來早時易發病。
(5)陰雨天或清晨露水未干時整枝,傷口難于愈合,或蟲傷多易發病。
西葫蘆褐斑病主要危害葉片,需要積極進行治療,下面是西葫蘆褐斑病防治方法: (1)移栽前或收獲后,清除田間及四周雜草,集中燒毀或漚肥;深翻地滅茬、曬土,促使病殘體分解,減少病源和蟲源。 (2)選用地勢高燥、排灌方便的田塊,并深溝高畦栽培,開好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達到雨停無積水;大雨過后及時清理溝系,防止濕氣滯留,降低田間濕度,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3)播種后用藥土做覆蓋土,移栽...【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