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1/27 10:02:18 瀏覽次數:6226次
白菜褐腐病主要為害菜株外葉,多是接近地面的菜幫發病。病斑呈不規則形,周緣不大明顯,褐色或黑褐色、凹陷。濕度大時病斑出現淡褐色蛛網狀菌絲及菌核。發病嚴重時葉柄基部腐爛,造成葉片黃枯、脫落。棚室和露地都有發病,對生產有一定影響。在全國各地均有發生。
白菜褐腐病基本概述
病原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solaniKühn有性階段稱絲核薄膜革菌Pelliculariafilamentosa(Pat.)Rogers。
寄主該病除危害白菜外,還侵染甘藍、黃瓜、菜豆、蔥、萵苣、茼蒿及茄科蔬菜,引起立枯或絲核菌猝倒病。
危害主要病害,棚室和露地都有發病,對生產有一定影響。
白菜褐腐病田間識別
主要為害菜株外葉,多是接近地面的菜幫發病。病斑呈不規則形,周緣不大明顯,褐色或黑褐色、凹陷。濕度大時病斑出現淡褐色蛛網狀菌絲及菌核。發病嚴重時葉柄基部腐爛,造成葉片黃枯、脫落。
多在幼苗嫩莖基部侵入,病部形成溢縮,呈淡褐色,嚴重者枯死成立枯或猝到狀。繼后危害葉柄外側近地表處,開始生淡褐色至褐色斑點,逐漸擴大成不規則形病斑,稍向內凹陷,暗褐色;條件適宜,葉柄基部腐爛,葉片枯黃,易脫落,潮濕天氣,病部生出黃褐色蛛形菌絲體和疏松的菌核。
白菜褐腐病病原介紹
(1)形態:幼嫩菌絲無色,老熟時呈黃褐色,分枝處縊縮,離分枝不遠處具隔膜,直徑8~12微米;菌核不定形,初白色,后變淺褐至暗褐色,稍扁平饅頭狀,直徑1.5~3.5毫米,表面粗糙似海綿狀,分不明顯的內外兩層,內層系活細胞層,外層為死細胞腔。擔孢子圓形,大小(6~9)微米×(5~7)微米。
(2)特性:生長發育適溫28~32℃,40~42℃,13~15℃。菌核在27~30℃及足夠濕度條件下,1~2天即萌發,產出菌絲,6~10天后又形成新菌核。
白菜褐腐病侵染循環
土壤傳播病害。病原主要以菌核隨病殘體在土中越冬。可土壤中營腐生生活,可存活2~3年。菌核萌發后產生菌絲,與白菜受害部接觸后引起發病,主要借雨水、灌溉水、農具及農家肥傳播。
白菜褐腐病發生因素
菜地積水或濕度大,通透性差,栽植過深,培土過多過濕,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機肥發病重。
白菜褐腐病主要為害菜株外葉,多是接近地面的菜幫發病。病斑呈不規則形,周緣不大明顯,褐色或黑褐色、凹陷。濕度大時病斑出現淡褐色蛛網狀菌絲及菌核。發病嚴重時葉柄基部腐爛,造成葉片黃枯、脫落。那么白菜褐腐病如何進行防治? 白菜褐腐病如何進行防治? (1)農業防治:a.選擇抗病品種并進行種子消毒(用0.1-0.3高錳酸鉀) b.農業防治要加強田間管理,避免發芽期高溫影響,苗床育苗采用遮蔭...【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