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灰霉病
發布時間:2016/5/16 9:14:30 瀏覽次數:10250次
大蒜灰霉病一般指大蒜和蒜薹灰霉病,蒜薹上初呈黃色水浸狀、橢圓形至不規則形的病斑,上生灰霉狀子實體,逐漸上下擴展,終軟化腐爛,以致蒜薹爛梢、爛基、斷條。若用薄膜袋小包裝,打開有強烈的霉味。
大蒜灰霉病為害癥狀
大蒜灰霉病棚室發生較多,主要為害葉片。發病初期蒜苗葉兩面生有褪綠小白點,擴展后成為沿脈擴展的長形或梭形斑,大小0.5~3毫米,一般從葉尖向下擴展,致多數葉片一半枯黃,濕度大時,密生較厚的灰色絨霉層,致葉片變褐或呈水漬狀腐爛。
蒜苔灰霉病是許多大、中城市蔬菜冷庫的毀滅性病害,蒜苔入庫后3~4個月即見發病。蒜苔腐爛并長出灰霉狀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大蒜灰霉病病原形態特征
蔥鱗葡萄孢(BotrytissquamosaWalker)和蔥腐葡萄孢(BotrytisacladaFresenAlliiMunn)均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兩種病菌同屬不同種。B.Squamosa菌絲無色透明,有隔,分生孢子梗在寄主葉內伸出,直立,單生、叢生或散生,有的彎曲,孢梗下部多呈褐色,上部淡褐色,具隔膜1~10個,基部表面具疣點狀物,孢梗分隔處常有無色瘤狀突起,似分枝初始;孢梗長330~1150×11~20微米;分生孢子成熟后即脫落,梗頂生環折狀皺縮紋,分生孢子無色透明,卵形至橢圓形或長圓形、大小11.25~27.5×11.25~15.5微米。
鏡檢時發現該菌成熟和未成熟孢子大小差異較大。B.Allii分生孢子梗從寄主病組織伸出,分枝末端膨大;分生孢子單胞無色,橢圓形,大小6~16×4~8微米,孢子成熟脫落后,產孢短枝萎縮,在主軸上留有痕跡,主軸又生短分枝繼續產孢。小分生孢子直徑3微米。菌核生在病組織內或表面,直徑l~5毫米。
兩菌生理特性基本相似。菌絲生長適溫17~22℃,生長溫限0~32℃,分生孢子萌發適溫12~22℃。菌絲生長和分生孢子萌發適宜pH4~5,光線能刺激菌絲生長,光照與黑暗交替利于B.Allii分生孢子形成。分生孢子喜歡在高濕條件下或水滴中萌發。溫度升高產出菌核,27℃產生多,并以此茵核越夏。只要有菌源,病情不斷加重。
大蒜灰霉病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大蒜灰霉病在田間主要靠病原菌的無性繁殖體,即病葉上的灰霉傳播蔓延。每次收蒜都會把病菌散落于土表,致新生葉染病。
蒜苔灰霉病主要在蒜苔收獲后,靠潛伏在植株上的菌絲體、菌核,在貯藏低溫條件下引起發病,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蔓延,從傷口或枯死部位侵入,進行多次重復再侵染,貯藏窖或貯藏庫低溫、高濕條件下發病重。
大蒜灰霉病——大蒜病害的一種。由真菌引起。在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塊和春季多雨時發病較重,主要危害蒜葉、蒜薹。那么大蒜灰霉病用什么好?大蒜灰霉病如何防治? 大蒜灰霉病用什么藥?大蒜灰霉病如何防治? (1)選用抗病品種。 (2)清潔田園。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防止病菌蔓延。 (3)適時通風降濕,是防治該病的關鍵。通風量要據蒜長勢確定,外溫低,通風要小或延遲,嚴防掃地風。 ...【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