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腐爛病
發布時間:2017/8/15 9:34:11 瀏覽次數:20336次
葡萄腐爛病也叫葡萄白腐病,是我國葡萄生產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病害,在每年陰雨連綿的7、8月份,常會引起大量果穗腐爛(嚴重可達到60%),直接影響產量,減少收入,失去栽培意義。
1葡萄腐爛病感病癥狀
該病主要危害果穗(穗軸、果梗、果粒),也能危害新梢及葉片。果穗和枝蔓受害后有一種很特殊的霉爛味。
1.1果穗感病
大多發生在接近地面果穗的。發病初期產生水浸狀、淡褐色、不規則腐爛狀的病斑,之后病斑逐漸失水干縮并向果粒蔓延,果蒂首先變淡褐色逐漸擴大呈軟腐狀,以后整個果粒變褐腐爛(果形不變)。發病一周后,果面密生一層灰白色小粒點(分生孢子)。發病嚴重時,全穗腐爛。并掛在樹上逐漸干枯,成為僵果,可以在樹上長久不落。
1.2 新梢發病
大多發生在受損傷的地方、新梢摘心處和采收后的穗柄著生處,特別是土壤中萌發出的萌蘗枝易發病。發病初期,產生水浸狀、橢圓形、污綠色或淡褐色病斑,隨著枝蔓生長,病斑向上下兩面擴展,逐漸變為暗褐色、凹陷、表面密生灰白色小粒點(分生孢子)。隨后表皮翅起,病部皮層與木質部分離,縱裂成亂麻狀。當病蔓環繞枝蔓一周時,中部縊縮,上部的枝蔓會變粗或呈瘤狀。
1.3葉片發病
多在葉緣、葉尖或破損處,起初為污綠色――黃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水浸狀病斑,而后逐漸向葉片中部蔓延,形成深淺不同的同心輪紋,易破碎。天氣潮濕,葉脈兩側密生灰白色的小粒點。當秋天來臨,葉片早早變紅或變黃。
2葡萄腐爛病病原及形態特征
葡萄腐爛病是由半知菌亞門、盾殼霉屬侵染引起的。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灰白色(或灰褐色),壁稍厚,有孔口,大小為118~164微米×91~146微米。器底部殼壁凸起成小丘狀,其上著生單胞、無色不分枝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單胞、橢圓形或瓜子形,初無色,成熟時呈褐色,大小為8.9~13.2微米×6~8微米。有性世代為子囊菌亞門,國內至今未發現。
3葡萄腐爛病發病規律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及菌絲體在病組織上越冬,散落在土壤中的病殘體是第2年初侵染的主要來源。表土帶菌多,腐爛病重的葡萄園每克土壤中可存有300~2000個分生孢子,并以20厘米深多,占總菌量的80%。分生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干燥的分生孢子器經過15年仍可釋放活的分生孢子。初夏,分生孢子借助雨濺、風吹、昆蟲傳播到當年生枝蔓和果實上,借水萌發,通過傷口或自然孔口侵入組織內部,進行初侵染。然后病斑產生分生孢子器散射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
發病時間因年份和各地氣候條件不同而有早晚。初夏6月份降雨的早晚和降雨量的大小決定了當年腐爛病發生的早晚與輕重。通常是降雨次數越多、降雨量越大,病菌萌發侵染的機會就越多,發病率越高。暴風雨、雹害過后常導致大流行。
病菌發育適溫度為25-30℃,分生孢子萌發的溫度范圍為13-40~C。在溫度24-27℃的環境下,分生孢子萌發并迅速侵染。當溫度28-34℃,相對濕度92%以上時病斑擴展快。當相對濕度在92%以下,溫度在23cc以下或溫度在36℃以上時,病斑擴展逐漸緩慢。病害潛育期在適溫范圍內5~6天。無論開始發病或出現發病高峰期,都與前5~7天有1次大、中雨或陰雨連綿,特別是易引起果穗受傷的暴風雨密切相關。因引,高溫、高濕是腐爛病害發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
腐爛病菌為弱寄生菌,主要從傷口或自然孔口(蜜腺、水孔、氣孔)侵入。小果梗和穗軸先發病,就是因為此處蜜腺集中,且易積水,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入侵。
結果部位與病害也有密切關系。結果低的果穗總是比高位果穗先發病,病情重。通常是離地面10~30厘米病穗率為57.5%,離地面30~50厘米病穗率為31.8%,50厘米以上則為28.1%。
葡萄腐爛病是葡萄生長期引起果實腐爛的主要病害,在全國各葡萄園地發生較普遍,果實損失率在10-15,在嚴重的年份里可損失60以上,甚至失收。那么葡萄腐爛病怎么治?葡萄腐爛病用什么藥? 葡萄腐爛病怎么治?葡萄腐爛病用什么藥? 加強栽培管理 (1)增強樹勢,施有機肥料,提高樹體抗病力。 (2)提高結果部位,距地面50厘米以上留第1道鐵絲,抹去鐵絲下果穗,保留上部果穗,減少病菌侵染...【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