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蚜
發布時間:2019/2/12 10:23:17 瀏覽次數:2749次
高粱蚜昆蟲名,為同翅目,蚜科。分布中國各地。以成、若蚜聚集在高粱葉背,由下部葉片向上蔓延,刺吸汁液,并排出大量蜜露,滴落在莖葉上,油亮發光,致寄主養分大量消耗,影響光合作用和產品質量。輕的葉片變紅,重的葉枯,穗粒不實或不能抽穗,造成嚴重減產或絕收。主要寄生在寄主葉片背面,由下向上擴展,主要為害高粱。而玉米蚜主要寄生在心葉或穗部,除為害高粱外,還可為害玉米、谷子、小麥及其他禾本科植物。
高粱蚜形態特征
高粱蚜分為兩性世代和孤雌胎生世代。前者雌蚜無翅,較小,與雄蚜交尾后產卵,又稱無翅產卵雌蚜。雄蚜有翅,較小,觸角上感覺孔較多,行動迅速,東北于9月后大量出現。卵長卵圓形,初黃色,后變綠至黑色,有光澤。 孤雌胎生世代 無翅孤雌胎生母蚜長卵形,米黃色至淺赤色,觸角細長6節,等于或略長于體長1/2,復眼大,棕紅色。腹背中央3-6節間縣長方形大斑,腹管褐色,圓筒形。尾片圓錐形,鈍,中部稍粗。口器黑色4節,末節***長。有翅孤雌胎生母蚜 體長卵形,米黃色,具暗灰紫色骨化斑。腹部l一7節背板各具1深色橫帶,2-5節背中線的兩旁各具1條深色縱帶,有時不清楚。觸角6節,約為體長2/3,第3節上具圓形次生感覺孔8-12個。
高粱蚜生活習性
高梁蚜寄生在寄主作物葉背取食營養,初發期多在下部葉片為害,逐漸向植株上部葉片擴散。葉背布滿蟲體,并分泌大量蜜露,滴落在下部葉片和莖上,油亮發光,故稱"起油株"。影響植株光合作用及正常生長。造成葉色變紅,"禿脖"、"瞎尖",穗小粒少,籽粒單寧含量高,米質澀,嚴重影響高粱的產量與品質。
高梁蚜發生世代短,繁殖快,每年可繁殖16~20余代北方以卵在荻草上越冬,南方以成蟲及若蟲在為害株的莖稈及叫鞘內越冬,廣西南部全年都可繁殖為害。北方荻草上的越冬卵,春季地表溫度達l0℃左右時孵化成荻草地下根部取食,以后逐漸上移嫩莖、幼芽上孤雌生殖為害。第二代以后產生有翅孤雌蚜及無翅孤雌蚜,當5月高梁出苗后,即遷往高梁田繁殖為害,每頭孤雌蚜平均產仔70~50頭,夏季5天即可完成一代。高梁蚜一年有4次遷飛擴散高峰,除春、秋兩季遷入、遷出外,在高梁田內有2次遷飛擴散,***次在6月末7月上旬,擴散范圍小,蟲量少。為點片發生階段,是早期防治的***適期。第二次在7月中下旬,這次擴散面積大,有蟲株率及蚜量增長較快,是田間為害的高峰期。9~l0月產生有翅雄蚜遷回荻草與無翅雌蚜交尾產卵越冬。
高粱蚜發生規律
高梁蚜發生數量受多種環境因素影響,以氣象和天敵因素***為密切。春夏干旱極易導致大發生。遼寧省經驗6月旬溫在23℃以上,相對濕度50%~60%,或在此溫度下,旬降水量10毫米左右,即旬溫濕系數在2.8以下,溫水系數在0.5以下時,則大發生頻率高,為害重,山西省忻定盆地6.7月間旬平均溫度23℃以上,降水量10毫米以下,則會抑制其繁殖,減輕為害。南方旬均溫在20~28℃,相對濕度60%~75%則繁殖快,為害重。高粱蚜的天敵種類較多,有瓢蟲、草蛉、蜘蛛,蚜繭峰等l0余種。當天敵單位與蚜蟲比在1:100以下時,對高粱蚜的發生數量有一定抑制作用。
吉林公主嶺年生16代,沈陽19-20代。以卵在獲草的葉鞘或葉背上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地表氣溫高于10℃以上時,越冬卵陸續孵化為干母,沿根際土縫爬至獲草根部為害嫩芽,繁殖1-2代后,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高粱出苗后,開始產生有翅胎生雌蚜,遷飛到高粱上為害,逐漸蔓至全田。7月中下旬為害嚴重。進入9月上旬后,隨氣溫下降和寄主衰老,有翅蚜遷回到獲草上,產生無翅產卵雌蚜,與此同時在夏寄主上產生有翅雄蚜,飛到獲草上與無翅產卵雌蚜交配后產卵越冬。 高粱蚜繁殖力強。每頭無翅胎生雌蚜可生70-80頭若蚜,多時高達180頭,夏季3-5天即可繁殖一代。其發生程度與當年氣候和天敵數量密切相關。當6-8月大氣干旱,氣溫24-28℃,旬均相對濕度60%-70%,旬降雨量低于20mm,高粱蚜易大發生。當高粱未封壟之前,旬降雨量高于50mm,相對濕度高于75%,氣溫低,會抑制高粱蚜的發生和蔓延。常見天敵有瓢蟲類、食蚜蠅、草蛉、蚜繭蜂等。
高粱蚜昆蟲名,為同翅目,蚜科。分布中國各地。以成、若蚜聚集在高粱葉背,由下部葉片向上蔓延,刺吸汁液,并排出大量蜜露,滴落在莖葉上,油亮發光,致寄主養分大量消耗,影響光合作用和產品質量。輕的葉片變紅,重的葉枯,穗粒不實或不能抽穗,造成嚴重減產或絕收。主要寄生在寄主葉片背面,由下向上擴展,主要為害高粱。而玉米蚜主要寄生在心葉或穗部,除為害高粱外,還可為害玉米、谷子、小麥及其他禾本科植物。高粱蚜形態特征...【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