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藍霜霉病
發布時間:2019/12/28 9:03:33 瀏覽次數:1453次
芥藍霜霉病是在病株上感染越冬的,在適宜的溫度下,可直接感染該病菌。芥藍霜霉病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情況造成芥藍減產減質,那么如何防治芥藍霜霉病呢?下面小編把芥藍霜霉病防治技巧分享給大家,希望可以幫助大家種植高產芥藍,提升芥藍在市場上的食用價值。
芥藍霜霉病為芥藍生產上的主要病害,分布廣泛,發生普遍,在保護地和露地生產中均造成為害。一般病株率常在20%左右,重病地塊和棚室的病株可達100%,造成絕收。此病明顯影響芥藍的產量與品質,還為害多種其他十字花科蔬菜。生產上,急待深入研究芥藍霜霉病的發生規律、有效的防治方法及抗性育種等措施。
1、芥藍霜霉病病害癥狀
該病各生育期都發生,以苗期發病受害較重。主要侵染葉片,也危害留種株種莢。幼苗發病,在葉背面出現白色霜狀霉,苗變黃枯死。
成株發病,葉片正面病斑初為淡綠、黃色或白色,后逐漸變為淡褐色不規則壞死斑;葉片背面初為灰褐色小點,濕度大時呈水漬狀,后病部逐漸擴展成不規則灰褐色至灰白色凹陷斑,隨后病斑上長出灰白色霉層,在高溫下易發展成黃褐色病斑,發病嚴重時病斑匯合,葉片變黃枯死。生長期中老葉受害后有時病原菌也能系統侵染進入莖部,在貯藏期間繼續發展達到葉球內,使中脈及葉肉組織上出現黃色不規則形的壞死斑,葉片干枯脫落。
種莢受害,莢果病斑常呈紫黑色,性狀不定,濕度大時斑面亦有稀疏白霉發生,受害嚴重時種莢籽粒半實或不實,莢果變小。
2、芥藍霜霉病病原特征
病原菌為寄生霜霉或蕓苔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 (Pers.) Fr.),異名P. brassicae Gumann,屬鞭毛菌亞門霜霉屬真菌。菌絲無色,無隔膜,蔓延于細胞間,靠吸器伸入細胞內吸取水分和營養,吸器為圓形至梨形或棍棒狀。自菌絲上長出的孢囊梗從氣孔伸出,常單生或2-4根束生,無分隔,無色,主干基部膨大,頂端2-5次分枝,長154.5-515μm,主軸和分技成銳角,其頂端尖銳、彎曲,每端長一個孢子囊。孢子囊為無色,長圓形至卵圓形,單胞,大小為19.8-30.9×18-28μm,多從側面產生芽管,無游動孢子。卵孢子黃褐色,球形,表面光滑,單胞,長27.9-45.3μm,卵球直徑12.4-27.5μm,表面皺縮或光滑,胞壁厚,抗逆性強,條件適宜時,可直接產生芽管進行侵染。該菌只能在活體上存活。
3、芥藍霜霉病發病規律
病原菌無明顯越冬期,主要以菌絲體在冬季生長的病株或其他寄主上為害過冬,或在窖藏的十字花科蔬菜種株上越冬,也可以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次年萌發侵染春菜,發病后,在病斑上產生孢子囊進行再侵染。種子也可帶菌,播種后侵染幼苗。病菌侵染后產生大量孢子囊,借風雨、氣流在田間傳播,使病害擴展蔓延。
4、芥藍霜霉病影響病害發生的因素
孢子囊萌發溫度8-12℃,侵入適溫16℃,菌絲生長適溫20-24℃。孢子囊形成、萌發和再侵染需要水滴或水膜,因而空氣溫度高低、結露時間長短,直接影響病害發生的輕重。不同品種間抗性差異較明顯。
溫度14-22℃,相對溫度80%以上有利病害的發生與流行。一般多露、連陰雨天、光照不足、保護地通風不良、連茬或間套種其他十字花科蔬菜容易發病,底肥不足、田間積水、生長衰弱的情況下發病尤為嚴重。
芥藍霜霉病是在病株上感染越冬的,在適宜的溫度下,可直接感染該病菌。芥藍霜霉病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情況造成芥藍減產減質,那么如何防治芥藍霜霉病呢?下面小編把芥藍霜霉病防治技巧分享給大家,希望可以幫助大家種植高產芥藍,提升芥藍在市場上的食用價值。 芥藍霜霉病為芥藍生產上的主要病害,分布廣泛,發生普遍,在保護地和露地生產中均造成為害。一般病株率常在20左右,重病地塊和棚室的病株可達100,造成絕收。...【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