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17 18:03:32 瀏覽次數:63378次
花生白絹病全國各地區都有,除了危害花生,還會危害棉花、大豆等植物,防治方面可選擇無傷無病的種子。
花生白絹病癥狀
花生白絹病主要為害莖部、果柄及莢果。發病初期葉片枯黃,晴天葉片閉合,陰天尚能展開,莖基部組織呈軟腐狀,表皮脫落,嚴重的整株枯死。土壤濕度大時可見白色絹絲狀菌絲覆蓋病部和四周地面,后產生油菜籽狀白色小菌核,變黃土色至黑褐色。根莖部組織染病,呈纖維狀,終致植株干枯而死。
花生白絹病病原
SclerotiumrolfsiiSacc.稱齊整小核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有性誠為Atheliarolfsii(Curzi)Tu.&Kimbrough.稱羅耳阿太菌,屬擔子菌亞門真菌。自然條件下很少產生。在生活史中主要靠無性世代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營養菌絲和菌核。生育期中產生的營養菌絲白色,直徑5.5-8.5μm,有明顯締狀連結菌絲,每節具兩個細胞核;在產生菌核之前可產生較纖細的白色菌絲,直徑3.0-5.0μm,細胞壁薄,有隔膜,無締狀聯結,常3-12條平行排列成束。菌絲細胞壁呈纖維狀,平均厚度0.1-0.3μm,菌絲前40-200μm處有酸性磷酸水解酵素的活性,大多被包圍在各式不同的液泡中或溶素體中,此外可見核、核仁、內質網、邊體等。菌絲內的隔膜是典型的桶狀隔膜,隔膜共5層。白絹病菌是由3-12條平行排列的菌絲束形成,此時菌絲先長出側生分支,后再多叉分枝,逐漸變成球形,菌絲有互相吸引的物質存在,有認菌絲在形成菌核苞芽時,菌絲彼此間有一可以互相吸引的物質存在,而苞芽發生后,能否繼續發育成菌核,須視菌體自身是否有足夠能量而定,在沒有特定影響因子時,逐漸形成菌核。
白絹病菌分為二大類:A型菌絲生長較疏,在培養皿邊緣處產生較寬的環狀菌核帶,有較多的菌核生成。R型菌絲生長較厚實,在培養皿邊緣處產生較少的菌核。菌核開始是由小群的菌絲集合形成苞芽,有疏松型、末端型、菌絲束型三種形式,由不規則分支而來,且鄰近菌絲會有少許的假柔細胞成分。此菌絲的組成開始緊貼,也可能有菌絲融合現象。白絹病菌的菌核在結構上可分為4部分:外層是由暗褐色厚壁細胞形成的的厚皮層;里面是殼層,由2-4層厚壁細胞連接排列而成;再里面是皮下層,由6-8層厚壁細胞構成;內層是髓部,由菌絲狀長形細胞疏松地組成,充滿一些電子密度較高的小顆粒體,可能是貯藏糖類,及一些膜裹住的黑色顆粒體。菌核內各細胞均具兩個細胞核。成熟的菌核外皮含可抵抗惡劣環境的黑色素。
花生白絹病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核或菌絲在土壤中或病殘體上越冬,大部分分布在1-2cm的表土層中。以菌核在2.5cm以下發芽率明顯減少,在土中7cm處幾乎不發芽。翌年菌核萌發,產生菌絲,從植株根莖基部的表皮或傷口侵入,也可侵入子房柄或莢果。種子也可帶菌。病菌在田間靠流水或昆蟲傳播蔓延。高溫、高濕、土壤粘重、排水不良、低洼地及多雨年份易發病。雨馬上轉睛,病株迅速枯萎死亡。連作地、播種早發病重。
花生白絹病防治方法
(1)收獲后及時病殘體,深翻。
(2)與水稻、小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
(3)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機肥,改善土壤通透條件。
(4)春花生適當晚播,苗期清棵蹲苗,提高抗病力。
(5)選用無病種子,用種子重量0.5%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
(6)發病后用50%拌種雙粉劑1kg混合細干土15kg制成藥土蓋病穴,每穴用藥土75g。
(7)發病初期噴淋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或50%腐霉利(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1500倍液,每株噴淋對好的藥液100-200ml。
花生白絹病是一種土傳真菌性病害,該病在花生莢果膨大至成熟期才表現出癥狀,發病后進行防治效果較差,因此,及早進行防治效果較好。 癥狀表現 花生根、莢果及莖基部受害后,初呈褐色軟腐狀,地上部根莖處有白色絹狀菌絲(故稱白絹病),并有油菜子狀菌核,莖葉變黃,逐漸枯死,花生莢果腐爛。該病菌在高溫高濕條件下開始萌動,浸染花生,沙質土壤、連續重茬、種植密度過大、陰雨天發病較重。...【查看詳情】
花生白絹病對花生的植株和莢果危害較大,發病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植株枯死,使農民務必頭疼,那么怎樣防治效果好呢,讓我們來看一下吧。 花生白絹病防治方法 (一)深翻改土,加強田間管理。花生收獲前,清除病殘體。收獲后深翻土壤,可減少田間越冬菌源。在花生播種后做到“三溝”配套,下雨后及時排出田中積水。 (二)藥劑防治。在花生結莢初期噴20%的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撲海因1000倍液進行...【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