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褐斑病
發布時間:2014/1/17 18:36:06 瀏覽次數:19429次
大豆褐斑病又叫褐紋病、斑枯病。對大豆葉的危害較大,在我國南北方皆會發生,對大豆的產量影響較大,一般情況下,發病率較低,但到有些年份,發病率可達90%以上
大豆褐斑病癥狀
大豆褐斑病主要為害葉片;子葉發病出現不規則褐色大斑,病斑上有黑色小顆粒產生,即分生孢子器。真葉染病,病斑棕褐色,病健交界明顯,葉正反兩面均具輪紋,且散生小黑點,病斑因受葉脈限制而呈多角形或不規則形。嚴重時病斑愈合成大斑塊,病斑干枯,可致葉片變黃脫落!銖牡撞咳~片開始發病,逐漸向上擴展。莖和葉柄染病。病斑暗褐色,短條狀,邊緣不清晰。豆莢染病,上生不規則棕褐色斑點,斑點上有不明顯小黑點。
大豆褐斑病病原與發生規律
Septoriaglycines稱大豆殼針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病原以分生孢子器或菌絲體在病組織或種子上越冬,成為第2年初侵染源。種子帶菌導致幼苗子葉發病。病殘體上越冬的分生孢子器釋放出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首先侵染大豆底部葉片,引起發病,然后向上蔓延。溫暖多雨,夜間多霧,結露持續時間長發病重,高溫干燥則抑制病情發展。適宜大豆褐紋病發生的溫度為24—28℃,溫度為36℃,溫度為5℃,病害潛育期—般為10—12天,適宜的降水量有利于褐紋病發生。連作和重茬地塊發病重。種植密度大、通風透光不好、排水不良,可加重病害。
大豆褐斑病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以器孢子或菌絲體在病組織或種子上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種子帶菌引致幼苗子葉發病,在病殘體上越冬的病菌釋放出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先侵染底部葉片,后進行重復侵染向上蔓延。侵染葉片的溫度范圍為16~32℃,28℃適,潛育期10~12天。溫暖多雨,夜間多霧,結露持續時間長發病重。
大豆褐斑病防治方法
選用抗病品種,如綏農14號。與玉米和其他禾本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合理施肥,尤其生育后期應噴施多元復合葉面肥,補足營養,增強抗病性。收割后田間病葉及其他病殘體,并進行深翻,以減少菌源。
種子處理:播種前用種子重量0.3%的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
病害發生初期,可用下列藥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g/畝;50%異菌脈可濕性粉劑100g/畝;25%丙環唑乳油40ml/畝;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150g/畝;1%武夷霉素水劑100—150ml/畝,對水40—50kg;50%代森銨水劑1000倍液;75%百菌腈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間隔10天左右防治1次,連噴2—3次。
大豆褐斑病可以通過風雨傳播,防不勝防,在溫暖多雨,夜間多霧的天氣病情容易加重。 大豆褐斑病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以器孢子或菌絲體在病組織或種子上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種子帶菌引致幼苗子葉發病,在病殘體上越冬的病菌釋放出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先侵染底部葉片,后進行重復侵染向上蔓延。侵染葉片的溫度范圍為16~32℃,28℃最適,潛育期10~12天。溫暖多雨,夜間多霧,結露持續時間長發病重。...【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