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紅背安緣蝽
發布時間:2014/2/25 18:23:44 瀏覽次數:4196次
豆類紅背安緣蝽是半翅目,緣蝽科,重點分布區域包括吉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云南、河南等省。豆類紅背安緣蝽的寄主有:大豆、豇豆、菜豆、綠豆、四季豆、瓜類、花生、合歡、竹類等。
豆類紅背安緣蝽的為害特點:成、若蟲刺吸豆莢、嫩芽汁液,致豆粒萎縮、嫩芽枯萎,影響產量和品質。
豆類紅背安緣蝽的形態特征:成蟲體長20一27mm,寬8—10mm,棕褐色。觸角第四節棕黃色。前胸背板中央具l條淺色縱帶紋,側緣直,具細齒,側角鈍圓。后胸臭腺孔和腹部背面橙紅色。雌蟲第3節腹板中部向后稍彎曲,雄蟲則相應部位向后擴延成瘤突,伸達第4節腹板的后緣。雌蟲后足腿節稍彎曲,近端處有1個小齒突;雄蟲后足腿節強彎曲,粗壯,內側基部有顯著的短錐突,近端部擴展成三角形的齒狀突。雄蟲生殖節后緣寬圓形,中央稍凹入。卵長2.2—2.6mm,略呈腰鼓狀,橫置,下方平坦。初產時淡褐色,以后變為暗褐色,被白粉。若蟲一齡若蟲體長3—4mm,黑色,形似螞蟻。前、中、后胸背板后緣平直。二齡體長5—6mm,黑色。觸角第4節基部黃褐色。中胸背板后緣向后曲伸。三齡體長7—9mm,黑或灰黑色。觸角第3節基部、第4節基部1/2及末端黃褐色。中、后胸背板側后緣向后伸展成翅芽。四齡體長10—14mm,灰黑或灰褐色。觸角除第1、2、3節基部和第4節基部及末端黃褐色外,其余為黑色。翅芽伸達腹部背板第2節后緣或第3節前緣。五齡體長15—18mm,灰褐或黃褐。觸角除第2、3節端部為黑色外,其余為紅褐色。翅芽伸達腹部背面第3節后緣或第4節前緣。
豆類紅背安緣蝽的生活習性:長江以北年生1代,長江以南年生2代,以成蟲在寄主附近的枯枝落葉下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開始活動、交尾,5月上旬至7月中旬產卵,6月底到7月下旬成蟲陸續死亡。第1代若蟲從5月中旬到7月底孵化,6月中旬到8月底羽化為成蟲。7月上旬至9月上旬產卵,8月下旬至9月中旬成蟲陸續死亡。第2代若蟲從7月中旬到9月中旬孵化,8月下旬到10月下旬先后羽化,11月陸續進入越冬狀態。成、若蟲常群集在嫩莖或豆莢上取食,遇驚墜地,有假死性。雌成蟲產卵于莖稈及附近的雜草上,聚生橫置,縱列成串。每雌可產卵40-85粒。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