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疫情管控常態化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復雜背景下,魯西集團上下凝心聚力、開拓創新,整體運營質量創造了歷史更好水平,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邁出新步伐。前三季度取得了銷售收入396億元、利稅62.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4%、422%;主要產品產量772萬噸,產品綜合能耗下降3.7%,產品不變價成本下降1.79%的良好業績。處在國家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期,作為國有企業的魯西集團是如何堅持新發展理念,在不斷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展現出蓬勃發展魅力的呢?讓我們共同解碼探秘。
轉型升級助推高質量發展
“魯西集團一直走在轉型升級的路上。”當提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個話題時,副總經理張雷非常感慨的說。魯西集團的發展歷程就是一個不斷轉型升級的歷程。從八、九十年代擴大小氮肥規模到上馬尿素、復合肥,增加產品品種。一度被市場演繹為“全國化肥看山東,山東化肥看魯西”的神話。然而魯西集團并沒有躺在化肥上過舒服日子。2004年,借助企業實施“退城進園”發展戰略之機,堅持化肥、走出化肥,大踏步的邁開二次創業的步伐,開啟了化工產業園的發展階段,拉開了一場淘汰落后產能、實現產業升級的改革大幕。以煤化工為園區產業鏈的源頭,以每年有4、5個新項目、新產品投運或投放市場的速度,不斷豐富完善,逐漸形成了煤化工、鹽化工、氟化工、硅化工、化工新材料產業鏈,鏈鏈之間相互關聯、產品互為原料。
目前園區建成面積達到7平方公里,生產裝置70余套,產品百余類。產品結構不斷優化,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占比達到92%,傳統產品占比由15年前的90%降至8%,轉型升級效果凸顯,整體發展質量躍上新臺階。被國家石化聯合會認定為“化工新材料(聊城)產業園”“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單位”“轉型升級示范企業”,走出了一條“一體化、集約化、園區化、智能化”的科學健康發展之路。
持續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管理和技改兩個輪子一起轉是我們的傳家寶。管理變革和技術創新是企業持續穩定運行和健康發展的重要,兩者有機結合,相互促進、永無止境,為企業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內生動力。”這些內容被明確列入企業一號文件,創新成為企業發展的基因傳承,成為企業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魯西集團堅定不移增強創新能力,持續推動管理變革和技術創新,加大創新人才培養和獎勵,注重創新成果應用落地,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內生動力。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圍繞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的開發、拓展和延伸,開展課題試驗研究,滿足市場開發需求。先后主導修訂了《聚酰胺模塑和擠出材料》國際標準,主導/參與制定了《工業用環己醇》、《有機硅綠色工廠評價要求》《工業用己內酰胺》等30余項國家/行業標準;擁有國內首套光氣法聚碳酸酯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實現副產硫化氫等固危廢產品的資源化利用,為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魯西集團實現高質量發展”被石化聯合會和化工企業管理協會評為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榮獲“系統當家”的智能服務平臺示范單位稱號。十四五期間,魯西集團將貫徹《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完善創新體系,推動企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提升高端石化產品供給能力發揮“鏈長制”作用
魯西集團在不斷擴大規模不斷延鏈的過程中,加快化工產品供給側的高端化、精細化發展。企業始終堅持“轉方式、調結構”,不斷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圍繞高端化發展,鞏固壯大己內酰胺·尼龍6、聚碳酸酯、氟、硅等化工新材料產品規模,提升市場影響力;在精細化發展方面,以低能耗、高附加值產品為導向,延鏈、補鏈、強鏈,重點發展多元醇、有機胺、有機酸等高端化學品及下游精細化產品。甲酸和雙氧水已是總產能更大;多元醇和氯化芐國內產能更大。圍繞環保、節能減排、產品質量提升,大力推動現有裝置技術改造,實現裝置提質、提效。
針對山東省“鏈長制”要求,魯西集團作為山東省煤基精細化工品產業鏈鏈主和硅材料產業鏈鏈主,在煤化工產業方面,通過發揮煤氣化平臺優勢,不斷推動煤炭高效利用,由傳統甲醇、尿素等煤化工產品向高價值化的多元醇、甲酸、丙酸、DMF等碳一精細化工產品轉變,產品結構得到優化升級。助力碳減排,開發“零碳氣化爐”,實現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從源頭控制碳排放。在硅材料產業方面,自主開發了從單體合成和分離,到水解、裂解等一系列成熟清潔生產技術,物料消耗、產品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促進行業技術進步。自主開發了副產品綜合利用技術,通過將有機硅裝置副產廢物變廢為寶,實現了資源化、化、產品化處置。
打造更更環保更低碳的化工園區
“我們把環保視為命根子,像保護生命一樣保護環境。”張雷在提及環保時堅定的說。魯西集團長期堅持注重把握決策、運作和生產,加強應急救援中心建設,確保企業總體。堅持環保治理要求由于國家和行業標準,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和底線,推進美麗園區建設,使環境保護能力持續成為企業發展的推動力。
園區實現大氣四級網格化預警系統、煙氣超低排放,園區廢水實現全部零排放,為內陸園區持續健康發展走出了一條新路子,并不斷提高零排放標準,致力于零排放園區建設。強化資源能源再利用,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實現減量化、資源化、化、產品化。智慧化工園區管控平臺持續優化,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碳達峰、碳中和作為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國家已經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面對能源雙控壓力,企業嚴格落實碳核查、碳減排工作要求,以加強能源管理為總抓手,促進企業碳減排,開展能源審計,加強能效評估和碳排放評估,定期開展碳核查、碳核算,總結分析評價,制訂節能減排措施。以“能源雙控”為突破口,加快二氧化碳減排,實施年產20萬噸液體二氧化碳回收項目、100MW光伏發電可再生能源項目,促進二氧化碳回收、使用新能源,減少排放量。企業重點研究技術性降碳、結構調整性減碳的措施,辨識、開展小改小革、工藝調整、節能技改項目100余項,在促進節能、降碳工作上舉得明顯成效,截止到10月份萬元產值(可比價)綜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20年分別下降34.3%、40.9%。通過這一組數據說明,魯西集團已經在碳減排方面做了實實在在的工作,這也更增加了堅持綠色低碳發展走生態優先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聚焦主業聚焦園區企業發展優勢顯著
魯西集團用20年的時間,聚焦主業、聚焦園區,堅定發展信念,按照“理性、穩健、積極”的指導思想,專注干好一件事。在一片荒蕪的土地上,規劃、設計、建設了7平方公里的現代化的智慧化工園區。目前總資產323億元,職工12000余人,擁有基礎化工、化工新材料、化肥、設計研發、化工工程等產業板塊,形成了化工產業和化工工程產業兩大核心產業。在園區發展中逐步形成了獨具魯西特色的五大成果亮點:設計制造安裝運行一體化、成熟的實訓培訓模式、基于實際應用的智慧管控平臺、園區廢水零排放、系統當家工程。
當聊到魯西集團這么多年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時,黨委書記、總經理張金成作為1978年進廠的魯西老“打工人”,滿臉興奮的告訴記者:這都得益于企業多年來積淀形成的四大優勢。其中,一是代表核心競爭力的團隊優勢。這是一支能打硬仗能打勝仗的隊伍,經受住了各種困難考驗。多年來,企業持續不斷的建設這支團隊,在園區建設發展過程中,也經歷了企業和團隊的不斷融合,現在已經實現了企業文化的高度統一,并且一代一代的魯西人正努力朝著做百年企業的目標不斷奮進。二是集設計研發、制造安裝、生產運行于一體的工程建設一體化優勢。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大研發力度,做好多方面的融合,保持持續發展態勢。三是顯著的園區優勢。園區對于化工企業來說本身就是一種資源,這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載體。在全國化工園區準入和管控越來越嚴格的形勢下,要千方百計的把園區維護好、培植好,發揮園區優勢。四是豐富的產業鏈優勢。魯西集團化工園區的產業鏈不但鏈長而且豐富,產品品類多,能根據市場變化,隨時進行生產系統性聯動,以個別產品鏈的調整實現整體產業鏈的平衡。這在國內化工行業中是少見的,這也是魯西集團的一大突出特點。企業圍繞延鏈、補鏈、強鏈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做好現有產品的關聯延伸,把產業鏈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
張金成表示:加入中化后,魯西集團擁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平臺和優勢資源,企業要在進一步認真研究高質量發展,主動轉型方面盡快形成新的優勢,立足當下開展工作,將綜合優勢轉化應用到需要的發展方面,珍惜傳承好的做法,努力擴大并多產快出成果,向高端化工園區、高端產品不斷邁進。面對外部影響和變化,主動適應,正確理解和認識工作重點轉移的戰略調整,守正創新,承擔起新形勢下的責任和使命,為國家化工產業發展做出魯西的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