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無人機是否能真正盈利,一直是行業敏感話題。原因一方面是大多產品可靠性穩定性不高、故障率過高導致無法連續作業,另一方面在于培訓售后問題難以解決,導致用戶不會飛不敢飛成為常態。
無錫漢和航空總經理孫向東介紹,植保無人機行業在過去幾年取得了不小的進展,從第一代演示為主到第二代可以適應小范圍作業,但多數并不能真正適應于大規模作業,也不能幫助農服組織賺錢。就在今年10月份,漢和“水星一號”正式推向市場。這款載重量20公斤的電動無人機,經7個研發小組,14個月共計9000余架次測試飛行,歷經6次整機迭代及數次極限測試之后,相信會重新定義植保無人機行業,可稱得上行業第三代植保無人機。
據測算:按照每畝地噴灑700毫升藥劑計算,一個架次12分鐘可噴灑30畝,一個小時4個架次即可噴灑120畝地,一天工作5個小時20個架次共計噴灑600畝地,年均作業時間50個工作日,每畝地收取10元作業費用,“水星一號”只服務費一項的賺錢能力即可達到300000元/年;并且傳統的農資從業者將獲得每年每架30000畝的農藥流量入口。在這種性能優勢下,植保無人機不能賺錢的說法將成為過去。
針對當前行業保障不到位的現狀,在重磅推出“水星一號”的同時,漢和同時公布了“用戶無憂計劃”,從培訓、訂單、事故、維修、資金保障五個方面,為用戶購買飛機全程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