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田經濟作物,在花生種植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病害的侵襲,其中莖腐病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本文將為大家介紹花生莖腐病的藥劑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使用。
花生莖腐病苗期及成株期均可發生,主要侵染莖枝,引起莖枝腐爛,輕則造成局部莖枝枯死,重則致全株死亡。在苗期,病害常在幼苗出土前就開始發生。被害子葉呈黑褐色干腐狀,后病害沿子葉柄擴展至幼苗莖基部,患部由黃褐色變為黑褐色致莖基腐爛,其上密生小黑粒病征(病菌分孢器),地上部隨后因失水而萎蔫枯死。在成株期,特別是花期以后,地上部主莖和側枝成段變黑枯死,患部上亦密生小黑粒。早發病的常致莢果不實或爛果,發病越早影響產量越大。
花生莖腐病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的棉色二孢菌。病菌以菌絲體和分孢器隨病殘體遺落土壤中或混入土雜肥中越冬,或以分生孢子粘附種子上越冬。病土、帶病殘體土雜肥和帶菌種子成為翌年病害初侵染來源。病菌以分生孢子作為初侵與再侵接種體,借風雨或水流傳播,從表皮或傷口侵入致病。病菌生長溫度范圍為10-40℃,最適溫度為23-35℃。病菌對低溫和高濕的適應性很強,存活力也強(存放屋檐下2年多的病藤組織上的病菌仍具一定致病力),寄主范圍也較廣,除花生外,還可侵染棉花、綠豆、扁豆、豇豆、甜瓜、苕子、田菁等20多種作物。病害的發生同天氣、土壤耕作、施肥、種子曬藏和品種等有密切關系。氣溫較高的年份和季節,如經常大雨驟晴,土溫變化劇烈,或氣候干旱,土表溫度高,植株易受灼傷的發病重;基肥不足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雜肥發病重;整地粗放,苗期生長不良,成株生長中后期多易發病;種莢曬藏管理不善,莢果有發霉的,發病較重;品種抗性存在一定差異。巨野小花生、蓬萊白粒小花生、青島半蔓、大花生H花-3、農花26號、萊蕪爬蔓、蘆江雞窩、篩選3號等表現一定抗性(山東),而獅梅17號和陵育1號等抗性較弱(海南省文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