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廠商在煩:庫存清不了,貨鋪不下去……
農資經銷商再煩:銷量任務壓力大,代理競爭壓力大……
農民也在煩:生產成本增加,打藥施肥越來越貴……
農資經銷商作為夾心餅干,上不能得罪廠家,或者無貨可銷;下不能得罪農民,或者無貨可賣。咋整?難道就要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農資經銷商想成功咋就這么難!
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宋丹丹都知道吧,我國的小品演員,粉絲幾乎覆蓋從小到老整個年齡群,看看宋丹丹怎么成功的?
在一次訪談節目中,宋丹丹爆料自己曾經在35歲到48歲十多年的時間里“沒戲”,讓她很苦惱。
這讓我很驚奇,只以為這位大腕不屑演戲,她在春晚小品“超生游擊隊”、“鐘點工”、“昨天今天明天”等中塑造的那些人物形象,現在想起來都會令人會心一笑,她已經在小品界占據了神級的地位。
宋丹丹分析自己沒戲的原因,一是因為自己從不主動找戲,只坐在家中守株待兔,這讓她“酒香也怕巷子深”而有價無市;二是自己同小品之間的糾葛,“成也小品敗也小品”,許多人認為她只能演小品而沒有片約。
在沒戲的時間中,宋丹丹沒有沉淪。首先她罷演小品,2001到2005年,連續5年不上春晚。
在2008年上完一次,就與春晚“決裂”,“除非用槍逼著”.其次,告別“麻桌”,主動出擊,主演了電視劇《馬文的戰爭》,一炮打回影視圈。
《美麗的契約》讓她再度躥紅,年逾50,成為影視圈中“大器晚成”的傳奇者。
即使有如宋丹丹這樣的名人,也會遭遇人生的“滑鐵盧”,在一個演員輝煌的十多年間空坐冷板凳。
只有從自己“下手”,做出改變,才能帶來人生第二春。用宋丹丹自己的話說,就是成功無他,只是贏了自己而已。
其實對于農資經銷商朋友來說,你要做的就是依據實際情況轉型,從產品渠道型向服務產品型轉變!
什么叫產品渠道型?就是廠家把貨發給經銷商,經銷商再把貨發給下級經銷商或者客戶手中,純粹起一個渠道流通的作用。這樣做的情況就是門檻低,誰都可以這樣做,只要拿到貨源,只要有啟動資金,大家都可以這樣玩,拼的是價格,誰成本低,賣的多,誰就能賺錢多。不過現在信息化已經打通渠道,溝通成本很低了,所以這種方法在漸漸淘汰。
那么什么叫服務產品型?就是鎖定客戶,給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在服務的過程中給農戶提供產品,由服務衍生出來產品,這個叫服務產品型,這個是現階段農資經銷商的轉型密碼!那么這么做有什么好處呢?
:鎖定客戶,服務更容易鎖定客戶,客戶一旦習慣了你的服務,輕易不會找其他人,因為服務是一個雙向溝通的過程,你了解了客戶的需求,客戶也知道了你的價值,而買賣是單向的。
第二:降低成本。經銷商不需要再儲備很多產品,通過服務,經銷商可以確切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樣的產品,做減法,可以讓自己。
第三:提升自己競爭力,農資行業的問題是產品同質化嚴重,產品的成份都差不多,但是服務是有差別,提供出來優質的、有差別的服務更容易讓客戶識別,讓客戶更容易找到你的品牌。
那么怎么轉型成服務產品型呢?
不提那些公司化運作、規范的財務管理,那些需要做專門的大量工作。對大部分經銷商來說,現在能做的就是做套餐、半程解決方案甚至全程解決方案。也就是托管農戶的種植過程或者種植過程的某一環節。這個是趨勢,必須抓住,否則真的有一天,外地的狼來了,經銷商真的就招架不住了。
有些人付出了很多卻沒有回報,有些人只是多付出了一點就獲得了成功。他們與成功的距離,就是這2%.
多2%的主動: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多2%的用心:只要多付出2%的用心,小河也可以匯成汪洋。
多2%的謙遜:學習別人的優點,要比悶頭生氣來得好。
多2%的思考:多一點觀察、思考和感受,會激發創造力。
多2%的準備: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農資人,你要多2%的行動,現在就行動起來,你的事業才會紅紅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