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病毒病是辣椒生產中的主要災害性病害,造成辣椒易落葉、落花、落果。近年來,隨著辣椒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栽培年限不斷增加,辣椒病毒病不斷加重,減產幅度達30%-70%,重者絕收,極大地影響了辣椒的生產。現將辣椒病毒病及其防治方法做一具體介紹。
一、辣椒病毒病癥狀
辣椒病毒病由于毒源種類的不同,其癥狀表現也有所不同,主要有輕型花葉、重型花葉、黃化、壞死和畸形5種。
1、輕型花葉。病初現明脈輕微褪綠,或濃、淡綠相間的斑駁,病株無明顯畸形或矮化,不造成落葉,也無畸形葉片。
2、重型花葉。除褪綠斑駁外,還表現為葉脈皺縮畸形,葉面凹凸不平,或形成線形葉,生長緩慢,果實瘦小并出現深淺不同的線斑,矮化嚴重。
3、黃化。病葉明顯變黃,落葉。
4、壞死。病部組織變褐壞死或表現為條斑、壞死斑駁、環斑、生長點枯死等。
5、畸形。病株變形,出現畸型現象,如葉片變成線形葉,即蕨葉,或植株矮小,分枝極多,呈叢枝狀。
在辣椒生產中,幾種癥狀往往同時出現,引起落葉、落花、落果的“三落”現象,嚴重影響辣椒的產量和品質。
二、辣椒病毒病毒源
自1923年Doolitte證實CMV能侵染辣椒以來,世界各地報道有38種植物病毒能侵染辣椒,多數國家以CMV和TMV發生較普遍。我國已報道辣椒病毒病毒源9種,包括黃瓜花葉病毒(CMV)、煙草花葉病毒《TMV》、馬鈴薯Y病毒(PVY)、煙草蝕紋病毒(TEY)、馬鈴薯X病毒(PVX)、苜蓿花葉病毒(AMV)、蠶豆萎蔫病毒(BBWV)、煙草脆裂病毒(TRV)(李樹德,1995),部分地區鑒定到辣椒輕微斑駁病(PMMV)(向本春,1994)。CMV是辣椒上主要毒源,可引起辣椒系統性花葉、畸形、卷葉矮化等,有時產生葉片枯斑或莖部條斑。TMV是辣椒上居第二位的毒源,主要是前期為害,常引起急性壞死枯斑或落葉,爾后心葉呈系統花葉,或葉脈壞死,莖部斑面或頂梢壞死。PVY在辣椒上表現系統性輕花葉和斑駁,導致花葉、矮化、果少等癥。PVX使辣椒產生系統性重花葉和葉脈深綠。AMV在辣椒上產生系統性花葉或褪綠黃斑。BBWV造成辣椒葉片系統性褪綠、斑駁,花蕾變黃,頂枯,莖部壞死及整株萎蔫。
我國CMV和TMV是發病率、分布廣、危害的辣椒病毒病主導毒源,其次是PVX、PVY.主要病原病毒在田間的消長動態是,TMVV發病較早,6月中旬前發病率高,6月中旬后CMV逐漸上升,7月下旬至8月中旬出現發病高峰,復合侵染造成更大危害。
三、辣椒病毒病傳播途徑
辣椒病毒病傳播的主要途徑有兩條,一條是昆蟲傳播,如蚜蟲傳播;另一條是接觸傳播,如機械摩擦、人為接觸傳播。依靠昆蟲傳播病毒主要是黃瓜花葉病毒,而煙草花葉病毒主要靠機械摩擦、人為接觸來傳播。此外,辣椒種子帶菌和土壤帶菌也日益成為重要的辣椒病毒病傳染源。
四、辣椒病毒病發病條件
辣椒病毒病發病與氣候條件和蚜蟲發生密度有關,在高溫、干旱,日照強度過強的氣候條件下,辣椒的抗病能力減弱,同時促進了蚜蟲的發生、繁殖,導致辣椒病毒病嚴重發生;在辣椒定植偏晚或栽植在地勢低洼、土壤瘠薄的地塊上發病也比較嚴重;與茄科蔬菜連作,發病也嚴重;辣椒品種間的抗病性也不相同,一般線椒發病率較低,甜椒發生率較高。
五、辣椒病毒病的化學防治
辣椒病毒病的防治一般采用選用抗病品種為基礎,注重農業防治,及時消滅傳毒介體(蚜蟲),化學防治為輔的防治策略。但實際生產中對化學防治措施的依賴性仍然很強。
防治方法:
1、選種抗病、耐病品種。
2、實行種子消毒。采用10%磷酸三鈉溶液浸種20-30分鐘后清水漂洗干凈催芽播種。
3、滅蚜防病。在4月-6月蚜、螨遷入辣椒地期間,及時噴灑吡蟲啉、啶蟲脒、敵敵畏、吡蚜酮、噻蟲嗪等單劑或復配制劑來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蟲,目的是殺死媒介昆蟲,減少傳播。
4、積極預防病毒病的發生。在辣椒分苗、移栽定植和每次中耕前3天-5天,噴灑葉連葉、嗎啉胍乙銅、菇類蛋白多糖水等藥劑來進行預防,同時可加入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蟲的藥劑,如吡蟲啉、啶蟲脒等,隔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3-4次;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也可選用葉連葉產品來防治,該產品吸除了含量三氮唑和嗎啉胍外,含有鈣、銅、錳、鋅微量元素,可在治病的同時增強辣椒抗病能力。如果發病嚴重的植株可直接拔除,帶出田外處理。
病毒病雖然是癌癥,但是不是患上癌癥就馬上死亡。我們控制好的話蔬菜是可以繼續開花結果的!病毒病菌不可能殺死,但是我們在鈍化它、降低它的復制速度的同時提高作物的抗病性及營養水平。讓他們輕傷不下火線,繼續為我們創造價值!在病毒病方面我們一直摸索,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還遠遠不夠!大家對于病毒病的預防和有什么好的建議或者方案,歡迎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nh1988TV]留言和我們溝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