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的肉質潔白、味甜多汁且清脆可口,不僅能夠作為水果生吃,還能當蔬菜食用,深受消費者的喜愛。那荸薺怎么種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荸薺的種植方法。
荸薺的種植時間
長江中下游地區荸薺定植的時間可以安排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定植前小心將秧苗挖出,洗去泥土就可以定植了。荸薺定植的株行距以30×50厘米左右為,每穴栽1株,每畝栽植2500-3000株。栽植荸薺應該深淺適宜,以入土深5-7厘米為適宜。
荸薺的種植方法
1.選好田塊、防止連作:荸薺對土壤要求并不嚴格,都能適應生長,但若要產品商品性好,高產穩產,選擇在ph值中性偏酸土壤肥沃、排灌暢通、耕層深厚的烏泥田或青紫泥田。不能連作種植,實行2―3年間隔輪作,減少病害對產量的影響。為便于統一管理,提高栽培技術到位率,宜提倡連片種植,劃片輪作,創造管理效益。
2.選種:選擇球莖大、飽滿無破損。表皮光滑、色澤一致、芽頭粗壯的球莖作為育苗用種。準備每畝2500―3500枚為宜。在播種前用1000倍浸種靈水溶液浸種10―24小時。瀝干后,每粒荸薺種子,按實于方格淤泥中。播種深度以淤泥蓋除荸薺露出頂側芽為標準。上覆蓋涼簾,保持營養土濕潤,以利于出苗。早水荸薺在4月下旬育苗,晚水荸薺在6-7月育苗。
3.適期定植:一般早水荸薺苗齡45-70天定植,晚水荸薺苗齡25-30天栽植。行距一般為55-60cm,株距25-30cm。主莖株叢苗和分株苗均可用作定植苗。入土深度以栽穩為宜。栽時如苗太高,應割去梢頭,留葉狀莖高25-30cm,以免栽后被風折斷和動搖根株。
4.秧苗管理:關鍵措施是光照強度管理和水分管理。播種后由于溫度較高,光照強度較大。因此,在前期注意遮陰,減少土壤水分蒸騰,利于出苗:出苗后,著重加強水分管理,以灌溉濕潤為主,既能保持土壤的一定通透性,促進根系健壯發育,又能秧苗生長發育所需的水分供應。同時要注意基腐病、枯萎病、葉枯病等病蟲發生。
5.提前移栽、合理密植:移栽密度與移栽時間相關。7月25日前移栽密度為50×50為主,7月25―30日前移栽密度為50×40為宜。過遲移栽不利于生長發育。移栽深度為3―4cm為宜。以早晨、傍晚移栽。
6.水層管理:早水荸薺初期田間保持淺水2-3cm,以后逐漸加深到7-10cm。晚水荸薺在栽后須立即灌水到6-8cm,進入結球期,水位宜逐步落淺到3-5cm,保持1-2cm淺水過冬。
7.早除、勤除雜草:在夏季雜草生長速度快,而荸薺種植密度又稀,競爭中處于劣勢,因此雜草防治亦很重要。荸薺對絕大多數除草劑敏感,所以只能人工除草。在活棵后到分蘗前期,行間實行耘田除草2―3次,結合施肥,既可以達到除草的目的又可以達到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的。
8.追肥:一般在定植后15-20天,全部活棵和開始分株時,于露水干后,放干田水,均勻撒施,施后1-2天還水。開始結球時,再施一次肥。
9.采收:荸薺到冬季地上部枯死,球莖進入休眠期,在休眠期內都可采收。荸薺的主要病蟲害有荸薺莖枯病和黃色白禾螟。
以上就是荸薺的種植方法的介紹,種植荸薺的朋友,可以參考以上種植的方法,結合實際的種植條件,合理地進行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