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控目標
防治處置率達到90%以上,綠色防控技術應用比例達到30%以上,綜合防治效果達到85%以上,危害損失率控制在8%以內。
二、防控策略
云南侵入區堅持生態防控指導思想,加強防控。南方玉米區做好害蟲種群動態監測和控制,減少向長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區遷入的蟲源基數,黃淮海和東北主產區加強監測,做好應急防控準備。利用理化誘殺控制成蟲種群數量,抓住低齡幼蟲防治關鍵期,加強普查,注重區域聯防和統防統治。
三、防控措施
(一)監測預警
在云南、廣西等西南省(區)設立重點監測點,結合高空測報燈和黑光燈監測成蟲遷飛數量和動態。在華南、江南、長江中下游、黃淮海、東北地區開展燈誘、性誘監測成蟲發生情況。玉米生長季開展大田普查,確保早發現、早控制。
(二)分區防控重點
云南、廣西等周年繁殖區加強成蟲誘殺、卵和幼蟲防控,黃淮海夏玉米區及東北春玉米區加強遷飛成蟲監測和防治。
(三)主要技術措施
1.生態調控及天敵保護利用:有條件的地區可與非禾本科作物間作套種,保護農田自然環境中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敵,發揮生物多樣性的自然控制優勢,形成生態阻截帶。
2.成蟲誘殺技術:成蟲發生期,集中連片使用殺蟲燈誘殺,可搭配性誘劑和食誘劑提升防治效果。
3.幼蟲防治技術:抓住低齡幼蟲的防控較佳時期,施藥時間適宜選擇在清晨或者傍晚,注意噴灑在玉米心葉、雄穗和雌穗等部位。
(1)生物防治:在卵孵化初期選擇噴施白僵菌、綠僵菌、蘇云金桿菌制劑以及多殺菌素、苦參堿、印楝素等生物農藥。
(2)應急防治:玉米田蟲口密度達到10頭/百株時(參考玉米田二代黏蟲防控的蟲口密度指標),可選用防控夜蛾科害蟲的高效低毒的殺蟲劑噴霧防治。(糧農組織防控草地貪夜蛾指導手冊及國外登記防控該害蟲的化學農藥有氯蟲苯甲酰胺、氟氯氰菊酯、溴氰蟲酰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