鉀肥是植物生長發育需要的大量元素之一。植物的根尖、芽等處含有大量的鉀。碳水化合物的形成與鉀有密切關系,鉀對植物的維管束、厚角組織和韌皮組織的加強有促進作用。因此,能提高植物抗倒伏、抗旱、抗病的能力。通俗說法就是鉀壯莖稈。
一、鉀肥的作用
1、促進酶的活化對酶的活化作用。現已發現鉀是60多種酶的活化劑。因此。鉀同植物體內的許多代謝過程密切相關,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的合成等。
2、促進光合作用和光合產物的運輸。提高光合效率,調節氣孔的開閉,控制CO2和水的進出,促進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加速光合產物的流動。
3、促進蛋白質合成。促進蛋白質合成的關鍵成份NO3的攝取和運轉,與蛋白質的合成過程密切相關。
4、增強植物的抗逆性、抗旱性。鉀能使作物體內可溶性氨基酸和單糖減少,纖維素增多,細胞壁加厚;鉀在作物根系累積產生滲透壓梯度能增強水分吸收;鉀在干旱缺水時能使作物葉片氣孔關閉以防水分損失。因此鉀能增強作物的抗病、抗寒、抗旱、抗倒伏及抗鹽能力。
5、改善作物產品品質,提高作物抗逆性,如抗旱、抗寒、抗倒伏、抗病蟲害侵襲的能力。鉀提高糧食作物蛋白質的含量、油料作物的粗脂肪和棕櫚酸含量、薯類和糖料作物淀粉和糖分含量;增加纖維作物及棉花的纖維長度、強度、細度;調整水果的糖酸比,增加其維生素C的含量;改善果菜的形狀、大小、色澤和風味,增強其耐貯性。
二、鉀過量在作物上的癥狀表現
過量施鉀不僅會浪費寶貴的資源,而且會造成作物對鈣、鎂等陽離子的吸收量下降,造成葉菜“腐心病”、蘋果“苦痘病”等,
作物缺鉀時通常是老葉和葉緣發黃,進而變褐,焦枯似灼燒狀;葉片上出現褐色斑點或斑塊,但葉中部、葉脈和近葉脈處仍為綠色。隨著缺鉀程度的加劇,整個葉片變為紅棕色或干枯狀,壞死脫落;根系短而少,易早衰,嚴重時腐爛,易倒伏。主要作物的缺鉀癥狀如下所述。
①小麥:植株呈藍綠色,葉軟弱下披,上、中、下部葉片的葉尖及邊緣枯黃,老葉焦枯。莖稈細弱、早衰、易倒伏。
②玉米:葉片與莖節的長度比例失調,葉片長,莖稈短,老葉及邊緣褐色焦枯,莖稈細小柔弱,易倒伏。
③馬鈴薯:生長緩慢,節間短,葉面積縮小,小葉排列緊密,與葉柄形成較小的夾角,葉面粗糙、皺縮并向下卷曲。早期葉片暗綠,以后變黃,再變成棕色,葉色變化由葉尖及邊緣逐漸擴展到全葉,下部老葉干枯脫落,塊莖內部帶藍色。
④水稻:苗期葉片綠中帶藍,老葉軟弱下披,心葉挺直,中下部葉片出現紅褐色組織壞死,葉面有不定型紅褐色斑點。隨后老葉焦枯,早衰。稻叢披散。葉鞘短,葉片相對長,根系發育顯著受損害,谷粒缺乏光澤,不飽滿。易倒伏和感染葉斑病、赤枯病。
⑤大豆;苗期缺鉀,葉片小,葉色暗綠,缺乏光澤。中后期缺鉀,老葉和邊緣失綠變黃,葉脈間凸起。皺縮,葉片前端向下卷曲,有時葉柄變棕褐色,根系老化早衰。
⑥棉花:棉花缺鉀初期,葉肉組織褪綠出現黃自色的斑塊。嚴重缺鉀下部葉片焦枯似灼燒狀,向卜卷曲。棉鈴小,吐絮差,抗病性低,易早衰,產量低,品質差。
⑦油菜:葉片的和邊緣開始黃化,沿脈間失綠。有褐色斑塊或局部自色干枯。嚴重缺鉀時,葉肉組織呈明顯的灼燒狀,葉緣出現焦枯,隨之凋萎,有的莖稈表面呈現褐色條斑,病斑繼續發展,使整個植株枯萎死亡。
⑧大白菜:從下部葉緣變褐枯死,逐漸向內側或上部葉片發展,下部葉片枯萎,抗軟腐病及霜霉病的能力下降。
⑨番茄:老葉葉緣卷曲,脈間失綠,有此失綠區出現邊緣為褐色的小枯斑,以后老葉脫落,莖變粗,木質化,根細弱。果實著色不勻,背部常綠色不褪,稱“綠背病”。
⑩黃瓜:植株矮化,節間短,葉片小。葉呈青銅色,葉緣漸變黃綠色,主脈下陷。后期脈間失綠嚴重,并向葉片中部擴展,隨后葉片枯死。癥狀從植株基部向頂部發展,老葉受害***重。果實發育不良,易產生“大肚瓜”。
⑾蘋果:新生枝條的中下部葉片,葉緣初呈暗紫色,而后焦枯,皺縮和卷曲。嚴重時幾乎整株葉片呈明顯的紅褐色,卷曲十枯,焦灼感顯著。
⑿桃:新梢中部葉片變皺卷曲,隨后壞死,癥狀葉片發展為裂痕、開裂,呈淡紅或紫紅色,小枝纖細,花芽少。
⒀葡萄:葉片黃色,有褐斑、壞死。褐斑可能脫落并穿孔,以后葉片變脆,果實成熟不一致。
⒁梨:葉片呈邊緣壞死或深褐色灼傷,小枝生長很弱。
三、鉀肥的施用方法
鉀肥可用作基肥,也可用作追肥,部分品種還可以作為葉面肥,但作基肥和葉面肥施用效果為好。將鉀肥用作基肥,可滿足農作物全生育期對鉀元素的需求,對生長期短的作物和明顯缺鉀的土壤尤為重要。對生長期長的作物如棉花可采用基施和葉面噴施相結合。對沙質土壤可采用基施和追施相結合。鉀在土壤中的移動性介于氮、磷之間。
在土壤鉀含量低于100毫克/千克/畝即可;土壤鉀含量在100~150毫克/千克以下,施K2O3%—5千克/畝即可,當土壤鉀含量大于150毫克/千克時,可視作物種類不施或少施化學鉀肥。
四、鉀肥的挑選方法
1、看土壤條件。從土壤質地看,黏質土鉀含量往往較高,可少施或不施;砂質土鉀含量往往較低,應增施鉀肥。缺硫的土壤應選用硫酸鉀肥;鹽堿地應施用硫酸鉀肥,不應選用氯化鉀肥,以避免增加土壤中氯離子的含量。
2、看作物種類。硫酸鉀適用于各種作物,尤其是馬鈴薯等忌氯作物,效果比氯化鉀好。對于纖維作物,則氯化鉀比較適宜。由于硫酸鉀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中生成硫酸鈣,而在酸性土壤上生成硫酸,所以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上長期大量施用硫酸鉀,要注意防止土壤板結,應增施有機肥料改善土壤結構。在酸性土壤上施用硫酸鉀則需增施石灰,以中和酸性。
對于水田等還原性較強的土壤,施用硫酸鉀的效果不及氯化鉀,主要缺點是易產生硫化氫毒害。對于十字花科作物和大蒜等需硫較多的作物,施用硫酸鉀效果較好,應優先調配使用。氯化鉀對忌氯作物不宜施用,也不宜作種肥。由于氯化鉀在酸性土壤中生成的鹽酸能增強土壤酸性,有可能加強活性鐵、鋁的毒害作用,因此,在酸性土壤上施用氯化鉀應配合施用有機肥料的石灰,以便中和酸性,減輕毒害。
3、看肥料價格。由于硫酸鉀成本比較高,價格明顯高于氯化鉀,所以,在高效經濟作物上可選用硫酸鉀,而對于一般的大田作物除少數對氯敏感的作物及鹽堿地外,則宜用較便宜的氯化鉀。
4、看灌溉條件。有灌溉條件或多雨的地區,只要土壤排水條件良好,大多數作物均可選用氯化鉀肥,對產量和品種不會產生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