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糧食危機的影響,農民的糧食意識明顯增強,今年,有不少農民表示要將小麥全部存起來,自己的口糧。儲藏小麥,重點是防蟲蛀、防霉變、防鼠害等,那么,小麥如何儲藏呢?
一、熱密閉貯藏法
熱密閉貯藏小麥,可以防蟲、防霉,促進小麥的后熟作用,提高發芽率。
具體方法是:利用夏季高溫曝曬小麥,注意掌握遲出早收,薄攤勤翻的原則,在麥溫達到42℃以上,盡量是50~52℃,保持2小時,然后趁熱放進經晾曬處理的缸或其他儲具內,然后用經過消毒的物料進行壓蓋,***后用薄膜密封儲具口,用繩扎緊,不至漏氣,使儲具內的麥溫達到40℃以上,保持8~10天,殺死害蟲卵、蛹、幼蟲及成蟲,從而達到聚熱殺蟲的效果。
做好熱密閉貯藏工作,其一是要求小麥含水量降到10%~12%,其二要求有足夠的溫度和密閉時間,入庫后糧溫在46℃左右,密閉7~10天;糧溫在40℃左右,則需密閉2~3周。
二、低溫貯藏法
低溫貯藏是小麥貯藏的基本途徑。小麥雖耐溫性強,但在高溫下持續貯藏,會降低其品質。而低溫貯藏,則可保持品質及發芽率。據報道,小麥在低溫、低氧條件下貯藏16年,品質變化甚微,并能制成良好的面包。利用冬季低溫,進行自然通風、機械通風降溫,然后趁冷密閉,對消滅越冬害蟲,延緩外界高溫影響,效果良好。另外,利用地下倉貯藏小麥,也能延緩小麥品質劣變。
三、自然缺氧貯藏
目前國內外使用***廣泛的方法還是自然缺氧貯藏。對于新入庫的小麥,由于后熟作用的影響,小麥生理活動旺盛,呼吸強度大,極有利于糧堆自然降氧。實踐證明,只要密閉工作做得好,小麥經過20~30天的自然缺氧,氧氣濃度可降到1.8%~3.5%,可達到防蟲。防霉的目的。
如果是隔年陳麥,其后熟作用早已完成,而且進入深休眠狀態,呼吸強度很弱,不宜進行自然缺氧,這時可采取微生物輔助降氧或向麥堆中充二氧化碳、氮氣等方法而達到氣調的要求。這種方法不適合一般農戶,對于小型糧庫比較常用。
缺氧儲存主要是利用小麥后熟期長及入缸溫度高、呼吸旺盛的特點,在密閉情況下進行的一種自然缺氧保管方法。儲具內的氧氣隨著小麥和害蟲及微生物的呼吸而逐漸減少,5~10天即能使氧氣濃度降到2%~5%,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到40%~50%,保持一段時間可使害蟲窒息死亡。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小麥水分應控制在12.5%以下,平均糧溫應保持在30℃以上。
四、化學儲存法
對入儲具的小麥,在密閉性能較好的情況下可采用磷化鋁(高毒,不建議農戶使用)化學藥劑儲存,或用低氧、低藥劑量儲存,也可用防蟲磷同小麥攪拌儲存,以杜絕害蟲和霉菌的繁育,提高儲糧的穩定性。對于靠自然缺氧方法儲存達不到防治目的的小麥,用化學方法儲存***為適宜,用紗布把藥片包緊放入糧堆內即可。此法適用于長期儲存。
糧食儲存用藥還是要向低毒、高效農藥發展。農戶糧食儲存用藥有:防蟲磷(70%馬拉硫磷)、保糧磷、蟲螨磷等。不過,為了增加性,現在對磷化鋁的生產有嚴格要求。生產磷化鋁農藥產品應當采用內外雙層包裝。外包裝應具有良好密閉性,防水防潮防氣體外泄。內包裝應具有通透性,便于直接熏蒸使用。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